西 》本

 

     

金箍棒是孙悟空克敌致胜的武器,又是《西游记》中的重要道具。《西游记》云原系大禹治水时遗下的定海神针,但史籍未见有著录,当是虚说。目前还没有找到直接的金箍棒原型因子,但以下两条材料可供参考:

1.《佛本行集经》卷十三《角术争婚品》()记云:

 

悉达太子即便问言,此城内谁有好弓,堪我牵挽,禁我气力 ? 时净饭王心怀欢喜,即报言:“有。”太子问言:“大王言有,今在何处?”王报太子:“汝之祖父名师子颊,彼有一弓见在天寺,常以香花供养之。然其彼弓,一切城内释种眷属乃至不能施张彼弓,况复牵挽?”太子语言:“大王速疾遣取弓来!”是使人将彼弓来,既至众中,先持投于一切释种诸童子辈。所执之者,不能施张,况复牵挽?其后次将付兴摩呵那大臣。时彼大臣,尽其所有一切身力,不能施张彼弓之弦,况复牵挽 ? 然后乃将奉进太子,太子执已安坐不摇,微用少力,不动身体,左手执弓,右手引弦,以指才挽而并作声。彼声遍满迦毗罗城,城内所有一切人民悉皆恐怖,各各问言:“此是何声?”

 

  2.敦煌写卷《庐山远公话》有这样一段情节:远公至庐山下结舍诵经,惊动山神,山神差人查问:

 

山神曰:  “今日是阿谁当直?”有坚牢树神……手中执一等身铁棒,言云:“是某当直。”……树神奉敕,便于西坡之上,长叩三声,云雾陡黯,应是山间鬼神,悉皆到来……直至天明,造得一寺,非常有异。 

 

 净饭王的弓和悉达太子施弓的情形以及对四周的震动,很象孙悟空于龙官取定海神针一节;树神的等身铁棒以及长叩三下,鬼神俱至的情况,表明中国的文学传统中,也有以铁棒作为法物的先例。以这两条材料对照,似乎就有点象是孙悟空的金箍棒了。

 

 

孙悟空出生,被压五行山

孙悟空原为花果山顶仙石,仙石受天地之真秀,日月精华,化而为石猴。

石可化物通灵,可上溯至《山海经·中山经》。据《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云,大禹妻涂山化石而生启,启即是石头所产。另《事林广记》记爪哇亦有石裂出人事(据元人周致中《异域志》所引)

 

其国王系始因雷震石裂,有一人出,后立为王,其子孙尚存

 

另孙悟空闹天宫失败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这个情节也可找到因缘。《山海经·海内西经》云:

 

贰负之臣日危,与贰负杀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双手与发系之山之上,在开题西北。  

郭璞注云:

 

汉宣帝使人发上郡盘石,石室中得一人,徒裸被发,反缚,械一足。以问群臣,莫能知。刘子政按此言对之,宣帝大惊,于是时人争学《山海经》矣。

白马驮经正成果  

唐僧坐骑白马原系西海龙王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犯下不孝之罪,当诛。后得观音点化,变成白马驮负唐僧西行,功成后加升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这个故事按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里不乏影响因子,但要说谈对唐僧取经的白马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恐怕也都说不上。比如,玄奘西行至高昌国时,有一知途的瘦老赤马相伴,老马虽说立过功,但那是一匹赤马,事迹可以用“老马识途”概括,但与取经故事不类;又比如,洛阳有白马寺,是东汉时为纪念佛教进入中国而建。据说汉明帝夜里梦见西方有高大金人,顶有白光,于是遣蔡愔、秦景往西方迎请。蔡、秦二人在月支遇到了来之天竺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于公元67年迎回洛阳。因当时驮经回来的是白马,所以汉明帝命按照天竺式样建白马寺,一则以安置天竺二僧,二则以表彰白马驮经之功。这个寺院是中国最早的寺院,这匹白马的故事影响也很大,很可能对取经故事中白龙马的事有影响。但我认为白马还不是以修行者的身份出现的,取经故事中的白马故事很可能与印度佛教传说中的大象驮经证成罗汉的故事有关。

《大唐西域记》卷三:“迦湿弥逻国”云:

 

先有罗汉,形量伟大,与象同等。时人讥曰:“徒知饱食,安识是非?”罗汉将入寂灭也,告诸人曰:“吾今不久当取无余,欲说自身所证妙法。”众人闻之,更相讥笑,咸来集会共观得失。时阿罗汉告诸人曰;  “吾今为汝说因缘。此身之前,报受象身,在东印度,居王内厩,是时此国有一沙门,远游印度,寻访圣教诸经典论。时王持我施于沙门,负载佛经而至于此。是后不久,寻即命终。乘其载经福力所至,遂得为人,……得六神通,断三界欲……。”虽欲有此说,人犹未信。即开虚空,入火光定,身出烟焰,而入寂灭……

 

 

          

 

《西游记》八十三回叙述了自称为托塔李天王女儿的“金鼻白毛老鼠精”的故事,柳存仁先生认为出自据称为唐代僧人不空所著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原文如下:

 

天宝元载壬午年,大石、西康五国围安西城,其年二月一日有表请兵救援,圣人(按:指唐玄宗)告一行禅师曰:“……安西去京一万二千里,兵程八个月然行到。其安西即无朕之所有。”一行曰:  “陛下何不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应援?”……急入道场,请真言未二七遍,圣人忽见有神人二三百人,带甲于道场前立。……“此是北方毗沙门天王军二子独健,领天兵救援安西,故来辞。”圣人设食发遣。至其年四月四日,安西表到云:“二月十一日巳后午前,去城东北三十里,有云雾斗黯,雾中有人身长一丈,约三五百人尽著金甲,至酉后鼓角大鸣,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停住三日。五国大惧,尽退军抽兵,请营队中并是金鼠咬弓弩弦,及器械损断,尽不堪用。……  

柳先生的推断是不错的,托塔李天王即佛教中的北方毗沙门天王的转变,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个故事是从印度移植过来的。我们可以从《大唐西域记》里找到更原始的状态。  《大唐西域记》卷十二“瞿萨旦那国”云:

 

此沙碛中,鼠大如猬,其毛则金银异色……昔者匈奴率数十万众,寇掠边城,至鼠坟侧屯军。时瞿萨旦那王帝数万兵,恐力不敌,素知碛中鼠奇……焚香请鼠,冀其有灵,少加军力。其夜瞿萨那旦王梦见大鼠曰:“敬欲相助。愿早治兵,旦日合战,必当克胜。匈奴……方欲驾乘被铠,而诸马鞍、人服、弓弦甲链,凡厥带系,鼠皆啮断,兵寇既临,面缚受戮……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的重要发展就在于使鼠和毗沙门天王发生了关系,使得后来者能够将故事组织进作品中。

后来编故事的人(包括吴承恩)应该是知道这各个故事的。《西游记》中说到孙悟空拿了鼠精祭拜的灵牌“尊父李天王之位”、“尊兄哪吒三太子之位”,上天找你天王理论。李天王一时肃然惊讶,倒是哪吒道:

 

父王忘了,那女儿原是个妖精。三百年前成怪,在灵山偷食了如来的香花宝烛,如来差我父子天兵,将他捉拿。拿住时,只该打死。如来吩咐“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养鹿望长生”,当时饶了它的性命。积此恩功,拜父王为父,拜孩儿为兄,在下方供设牌位,侍奉香火。

 

尽管故事情节有点变了样,但毗沙门天王(托塔李天王)——独建(哪吒)——鼠精之间的关系却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见柳存仁《和风堂读书记·毗沙门天王父子与中国小说之关系》

 

 

 

 

《多心经》是唐僧求经途中一个重要的护身符。这个故事很能体现玄奘西行求法本事的宗教色彩和传奇性对本事向文学作品演进的重要性。

故事最早见于玄奘弟子所著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

 

初,法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悯将向寺施与衣服饮食之直。病者惭愧,乃授法师此《经》,因常诵习。至沙河间,逢诸恶鬼,奇状异类,绕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全去。即诵此经,发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 

 

从中可见从玄奘的弟子开始就懂得利用玄奘记本事中的传奇性。不过,《传》既然是作为实事记载的,就不能超出玄奘《大唐西域记》允许的范围,所以故 事被安排在“法师在蜀”时。

在《太平广记》卷九十二“异僧”条中,故事变为:

 

沙门玄奘……往西域取经,行至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为计,乃锁附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头面疮摸,身体脓血。床上独坐,莫知来由。奘乃礼拜勤求,僧口授《多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山川平易,道路开辟,虎豹藏形,魔鬼潜迹。  

以后各类“西游”故事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这个情节,直至演变为“唐僧受《多心经》”故事。

 

 

     

《西游记》中多处出现药名诗。药名诗是一种以药名作隐语,寓含某种意思的文字戏,往往造成一种诙谐的格调。较早的以药名作隐语的记载见于《三国志·姜维传》注引《孙盛杂记》:

 

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这里显然是借药名的谐音回答母亲要求她回乡的书信,意思是说,家中兄弟尽多,奉养老母之责自有人代行,儿之志向远大,还望成全。

唐代文人玩这游戏的较多,天成中进士侯宁极所撰《药诺》曾“尽出新意,改立别名”。  (陶谷《清异录》卷上) 药名诗进入小说,可见于敦煌写卷《伍子胥》。伍子胥逃亡途中遇妻,妻不敢相认,其妻遂作药名诗问曰:

 

妾是仵茄之妇细辛,早仕于梁,就礼未及当归,使妾闲居独活。蘼莨薑芥,泽泻无怜,仰叹槟榔,何时远志。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狐(柴胡)之心,诛妾家破芒硝,屈身首遂。……看君龙齿,似妾狼牙,桔梗若为,愿陈枳谷。”  

子胥答道: 

 

……余乃生于巴蜀,长在霍乡(香),父是蜈公,生居贝母,遂使金牙采宝,之子远行。刘寄奴是余贱朋,徐长乡为之贵友,……余乃返步当归,芎穷至此。我之羊齿,非是狼牙,桔梗之情,愿知其意。  

这两首诗里的药名运用挺多,意思表达的也算顺畅,大致上让读者有所了解。而《西游记》里的药名诗则大多是一些文字游戏,往好了说就是能宣染环境气氛。

 

 

       

 

七十回行者于朱紫国以酒化雨,救了西门大火。以酒(或水)救远方火的故事常见于魏晋人笔记。如葛拱《神仙传》中栾巴以酒求成都火(《太平广记》卷十一亦引),干宝《搜神记》卷二樊英含水救成都火、《高僧传》佛图澄以酒救幽州火,均属同一类型。这类故事最早所出当是《后汉书》。

《后汉书·方术列传》云:

 

 (郭宪从驾南郊)宪在位,忽回向东北,含酒三潠。执法奏为不敬。诒问其故。宪对曰:  “齐国失火,故以此厌之。’后齐果上火灾,与郊同日。

 

 

       

车迟国孙悟空显圣,与虎力,鹿力、羊力大仙斗法,其中有剖腹剜肠、下油锅、砍头复原等节。已有人指出事出《搜神后记》卷二、《朝野佥事》卷三等处。此处再补—条。似还更接近一些。

段成式《酉阳杂俎》“怪木”云:

 

丞相张魏公延赏在蜀时,有梵僧难陀,得如幻三昧,入水火,贯金石,变化无穷……

又尝在饮会,令人断其头,钉耳于柱,无血。身坐席上,酒至,泻入痘疮中,面赤而歌,手复抵节。会罢,自起提首安之,初无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