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原著欣赏

戏曲影视

全国学会

历届会议

续书种种

作者研究

学者介绍

论文索引

专著介绍

版本研究

热门话题

珍奇收藏

民间故事

连 环 画

儿童乐园

留 言 处

名城淮安

专家论坛

研 究 会

 

   

 


“西游学”的崛起
知识经济与《西游记》研究


杨 俊


    二十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在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民族,古代中国人曾以“四大发明”等众多科技创造闻名于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汹涌而来,中国《西游记》研究也将焕发出勃勃生机。为知识创新、造就一代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而起到继往开来的伟大作用。

《西游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早在相当于我国元代的朝鲜人边暹等编辑的学习汉语的古课本《朴通事谚解》中已收录了《西游记平话》的片断。最早将《西游记》译成外文的是日本人西田维则,他于江户时代的宝历八年(公元1758年)就着手《通俗西游记》的翻译工作。最早的英译本是蒂莫西.理查德的《圣僧天国之行》。目前《西游记》已有英、日、德、法、俄、捷克、罗马尼亚、越南、波兰、朝鲜等多文字的译本,仅日译本就达三十多种。对《西游记》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汉学界的一大重要课题。西方世界正运用《西游记》的智慧创造新的科技成果。杨振宁、李政道博士在接受诺贝尔奖的讲演中说之所以能发现宇宙定律就是得益于《西游记》。《西游记》还成为现代东西方作家、学者从事儿童文学、艺术创作的新源泉。美国梁越博士的《超时空猴王》风靡全球,日本鸟山明先生的《七龙珠》蜚声世界。

一种专门研究《西游记》的新学“西游学”正在崛起。“西游学”诞生于本世纪八十年代中叶。1986年11月3日,我在浙江普陀山召开的全国第二届《西游记》学术讨论会上首次提出“西游学”的概念,给其所下定义是“科学的“西游学”就是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西游记》,力求系统化、全面地研究、发掘出这一古典名著的真正价值,从而科学地加以继承、发展、创新的一门学问。从狭义上来说它是从属于社会科学的文学研究,从广义上说它还包括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语言学、修辞学,又是一门综合性的横跨多学科的边缘科学”。(《西游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历经十四年的风风雨雨,《西游记》研究正迈进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伴着“知识经济”的狂潮,以《西游记》研究为中心,以创新为首要目标的“西游学”正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西游记》的核心正在于“创新”,从它的成书史、传播研究史来看,每遇新思潮的冲击,对它的研究便充满活力,孕育、造就出一大批杰出的学者、专家,如胡适、鲁迅、陈寅恪、郑振铎、孙楷弟、刘修业、矾部彰(日本)、夏志清(美国)、中野美代子(日本)、吴晓铃、季羡林、袁珂、何满子、苏兴、陈新、王绍臣、吴圣昔、刘耿大、李安纲等。《西游记》的伟大生命力也正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改造、翻新、创造。从我收集的资料来看,当代东西方诸多方家均从《西游记》中汲取了营养,让其创造精神闪出耀眼的光芒。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全集》第二卷、第154页)《西游记》作者以海阔天空、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为中国乃至世界神话、文学、艺术等提供了永恒的精神财富。哥伦比亚大学《西游记》研究专家夏志清说:“作为一部喜剧幻想作品,《西游记》非常容易为爱想象的西方人所接受……作为一部建立在现实观察和哲学睿智基础上的讽刺性幻想作品,《西游记》的确使人联想到《堂?吉诃德》,这两部作品在中国小说和欧洲小说发展史上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西游记》所提供的观念、意识仿佛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摧人奋发、向上。电视剧《西游记》续集播出前后所引起的轰动冲击波正说明了这部作品所孕含的“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和意蕴。

一位艺术大师说,越是民族性的作品,越有世界性。以《西游记》为背景、题材的作品在国际上连续获奖便是证明。如第一部彩色美术长片《大闹天宫》1962年6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获得了第13届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78年在伦敦电影节又获最佳影片奖。木偶剧《猪八戒背媳妇》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木偶节上获最高奖。以《西游记》为对象、融汇现代科学思想体系的新学科“西游学”正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1989年9月21日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以“开展超前意识未来观研究发掘《西游记》理性思维精蕴杨俊提出:在社科领域内探索《西游记》的科学价值”为题作了报道,四川《文摘周报》10月6日,北京《文摘报》10月12日均作了转摘,在学术界引起一定反响。早在1990年8月20日,辽宁省科协《青年知识报》头版头条就以“一门兴起的新学科西游学”为题向科技界、青年界发出了召唤,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1990年12月20日四版以“一门富有未来意识的‘西游学’正在形成”为题向中国社会科学界发出了宣言。安徽《芜湖日报.星期刊》1991年4月28日三版以《杨俊与西游学研究》、《芜湖青年》1998年第4期以《敢问路在何方杨俊与他的《西游记》研究为题作了宣传、介绍。事实证明,“西游学”已正式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受到学术界的认同和社会的承认。

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德国人类学家兰德曼说:“如果人有某种不可改变的东西的话,那么这个东西就是人的创新本性。”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的终结报告强调要培养具有“宽广的胸怀,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公共的精神;面向世界的日本人。”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也将具有“创造精神”列为我国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之一。1999年1月13日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0年6月5日,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这就是我国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处于新形势下的“西游学”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时机,“知识经济”的大趋势为《西游记》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首先,知识经济的本质为创新。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就是突破旧思维、旧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念(包括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新的艺术形象等),并用新的观念将已有的相关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或新的艺术作品。《西游记》研究的核心也正是创新。《西游记》形成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史 ,“《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份杰出遗产,产生于古代中国文化高度发达的唐宋,融合进印度佛教文化思想,完成于中国文化思想较为成熟的明代,其渊源可追溯到上古原始的神话传说故事”(拙著《西游新论》第13页)研究《西游记》成书史会发现,百回本《西游记》的出现,恰恰是创新的结果。而随着敦煌、考古资料不断发掘,《西游记》演变史的研究将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力作。《西游记》作者之争也将会随着资料的积累、角度的更新、多学科的整合变得更加明朗化,这一“世纪之争”有望最后解开。关于《西游记》主题、思想倾向的研究,争议频迭,新的分歧正处于酝酿之中。分歧的涌现正是“知识经济”冲击波的必然结果。对《西游记》研究的创新,应扎根于文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僵化的思维空间,敢于惊世骇俗,这一切均应建立在科学、缜密、严谨的思想态度之上,体现出富有科学的超前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术风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西游记》研究取得创新成果的本源所在。所有新的探索均应围绕文本,又不可局限于文本,应当是源于文本而又超于文本,站在现代科学理论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审视文本,借鉴于异域他乡的新视野、新开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切为“我”所用,历史、辩证地审察前人成果,“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源于斯又超越于斯。

其次,知识经济本身就是知识和文化领域里的一场革命,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等物质领域。知识经济的更高、更广、更深、更丰富的内涵是能够产生和孕育高科技的“母体”,其中包涵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这也是知识经济之魂。知识经济的涌现正是多学科的碰撞、整合的结果。维纳说,在两个学科的边缘能走出一条新路来。知识经济时代,恰恰是三个、四个、五个乃至数十个学科的交叉、碰撞、交融,“爆炸”出一个、二个、三个……数十个新兴的学科。“西游学”的诞生、发展、崛起正是这一“爆炸”的结果。那种单纯从一个学科文学领域研究《西游记》固然有存在的价值,但已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西游记》虽然反映的是过去的生活,但它以宏观、微观的全方位系统展示了人类的发展历程。从人类学角度看,它展示了人的孕育、生长、发展过程。从社会学角度看,它展示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史。从未来学角度看,它预示了人类向未来迈进的艰难历程,以意识的超前性、思维的多元性、理性的核心性、智慧的超群性显示了理性思维的神采。探寻《西游记》的理性思维流程,有助于优化思维模式,发掘《西游记》理性思维精蕴,为我国科技腾飞、经济振兴服务,则是《西游记》研究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西游记》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科学史上的地位应当重新认识,国外已十分重视《西游记》的理性思维,正在尝试着研制《西游记》式的物质文明,我们应当开拓文学艺术与理性思维、社会科学和超前意识未来观相结合的新途径,为世界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对于《西游记》研究,应当立足于多学科全面、系统地进行。《西游记》尽管是一部古代小说,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单纯古典小说,而是一部以小说的形式反映社会诸多生活面,富有宗教性、哲理性、寓意性、政治性、艺术性的超前意识未来观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由于它的成书史较漫长,从唐朝开始到明代中叶百回本《西游记》正式刊刻,历经千年,印度佛教思想通过玄奘被介绍进来与我国传统文化合而为一成为《西游记》产生的“酵母”。儒道佛三教相争相融成为《西游记》创作的绝好题材,中国上古发达的神话传说故事、中印文化交流、魏晋志怪、唐宋传奇、元明杂剧的典范经验成为《西游记》汲取思维艺术营养的有益范本。《西游记》本身就是一座中国文化艺术思想的宝库,从各个不同学科、角度均能挖掘出有益的营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打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文、理、工的森严壁垒,逐步走向强调专业基础、精炼专业理论、重视实践、一专多能的新时代。这给《西游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契机,多学科的协同作战,将取代过去单一学科的研究模式,解决一些百年悬案,从而推动研究走上国际化的轨道。我们应当把握机遇,多学科协作,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积极引进现代科技知识,适当采用计算机技术,为真正解决《西游记》的作者之谜、祖本之谜作出有益的探索、努力。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今天,我们研究《西游记》就应当基于此高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研究目的、目标,发掘《西游记》理性思维精蕴,开展超前意识未来观研究,为振兴中华服务便是《西游记》研究创新性的基本尺度和标志之一。《西游记》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古典文学名著,也还是一部具有超前意识未来意义的作品,具有无限丰富的理性思维内涵的作品,又是一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系统、多学科从宏观至微观全方位开放的,具有未来超前意义的全息立体思维模式的作品。发掘《西游记》理性思维之精华,服务于中华科学新文化即大文化建设,从单纯研究《西游记》的历史文化中走出来,进行超前意识未来观的大文化研究,还《西游记》和吴承恩以本来面目,其意义、作用和地位不亚于甚至超过研究《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的意义、作用和地位。这种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正是依赖于多学科的协同作战,其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其三,“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培养一代代科技英才。培养年轻的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能否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关键。培养和造就一代科技英才必须大力发展教育。邓小平同志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化建设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江泽民同志说得好:“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克林顿于1997年7月25日在弗吉尼亚洲克丽斯特尔城向全国小学联合会发表演说时指出,“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对美国的挑战,必须从儿童抓起,从教育抓起。要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坚持高水平的国家标准,让每一个学生学到他能在激动人心的二十一世纪里取胜的东西。”(转引自《知识经济》第550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识经济呼唤全新的教育思想,《西游记》恰恰是一部形象化的人生教科书,它以形象化的语言、高妙的艺术结构生动而传神地展现了中国人的人生教育观。倘若将其放在东西方文化的坐标中,它无愧于一部较为理想的人生教科书。明清以来,许多人从中汲取精华为生活、事业而奋斗。抗战期间,毛泽东同志曾从中得到启迪,将八路军、新四军比作孙悟空,要钻进日本帝国主义的铁扇公主肚子里,为全面夺取“持久战”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现代的日本人曾将其作为经营管理人员必读的三本书之一。八十年代,北京景山中学曾以《西游记》作为初中实验教材,尝试着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孙悟空的成长史又恰恰给今日素质教育以良好借鉴,“大闹三界”人类童年时代天性的标志,反天宫与玉皇大帝试比高低,正是人类欲望的张扬,而如来佛手掌心、金箍咒、五行山正是起到约束人的欲望超出日常规范的凭借和象征。“西天取经”,孙悟空突破千难万险、在理性的约束下,心性得到“炼狱”般的磨炼,最后终于修成正果“斗战胜佛”达到人生的最高目的神人、圣人、至人。其喻意在于:人的欲望只有在理性教育的约束下方能得到控制,迈向正确的轨道,方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而达到理想的真理彼岸。

《西游记》吸取中华神话文学的光辉传统并发扬光大,任智慧之花争奇斗胜,展宏伟抱负于字里行间。整部《西游记》就是一部斗智斗勇的智谋之书,孙悟空等四众的成长正是以智慧的增长作为依据的。“西天取经”中的“经”就是智慧、经验。师徒四人迈向西天获取智慧、终于由“妖”成神、成正果、成佛、功成名就,从而说明智慧是人生的最高目的。让孙悟空以出身最低(师徒四人中),经过奋斗成为与唐僧(旃檀功德佛)并驾齐驱的斗战胜佛,就不仅仅是肯定了智慧的力量,而且将智慧的高低作为衡量人价值的依据和砝码,与传统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其智慧超群性的又一鲜明标志便是破传统精神,中国封建传统教育造就了许多“道德型”人才,从而形成儒家所谓“温柔敦厚”的书呆子,脱离实际,只求书本。《西游记》以实际的例子唐僧作为软弱无能的书呆子与虔诚迂腐佛教徒的统一体,在西行途中蠢笨无用乃纯粹的傻瓜,可见作者借这一形象作为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是多么尖锐!孙悟空则相反,没受过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他是大自然的儿子,是天地宇宙的甘露、阳光、雨水哺育了他,他是作为与唐僧相对立的形象而出现的。神、魔、妖、怪、人的聪明特性、灵秀之气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显示。与中国传统教育中重视“道德型”人才而轻视“智力型”人才正好形成鲜明对照。“齐天大圣”的旗帜正是对传统道德观、人才观的“扬弃”。

研究《西游记》中的智慧,美国、日本学者已走在了前列。美国梁挺博士编著《超时空猴王孙悟空》行销国际连环画,让孙悟空在外层空间演出一场场“星空大战”,孙悟空智慧加上高科技智能让当代人目不暇接。日本鸟山明创制出宏篇巨制《七龙珠》,让孙悟空成为其中声名显赫的大将,天上人间,外星人、古代人,邪恶、正义,生生死死着实让我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惊心动魄。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科幻文学创作中,诸多作家借鉴《西游记》与现代高科技“嫁接”,创造出一大批富有超前意识未来观的名作。台湾著名作家黄海的儿童科幻小说集《太空城的孙悟空》已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于1990年正式出版。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了全套十本《孙悟空新传》,计有“孙悟空智斗阿童木”、“孙悟空智斗怪物岛”、“孙悟空降服森林大帝”、“孙悟空三擒格格巫 ”、“孙悟空大战变形金刚”、“孙悟空历险OZ国”、“孙悟空和人间大炮”、“孙悟空三救希瑞公主”、“孙悟空加入星球大战”、“孙悟空暗助黑猫警长”,风靡一时。丁健民编著系列童话故事画丛《美猴王太空奇遇记》于1991年由明天出版社出版。明鹏、耀华编绘的彩图新编童话《超霸孙悟空》于1995年由晨光出版社出版。张斐编绘的彩色世界最新儿童故事《孙悟空大战神探警长》,范志编文、王津绘画的新编哪吒丛书《孙悟空大战变形金刚》已于1995年由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出版。国内外诸多作家、学者注重研究《西游记》的科学幻想、儿童文学性,创作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幻作品,为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踏上科技创新的新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益范本。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作用将是划时代而永恒性的。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瞄准科技发展的前沿,力争在有条件的领域实现突破,力争在基础科学上有所发现,在技术上有所发明,努力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希望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西游学”的崛起正是适应了这一逼人的新形势,我们要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掌握前人积累的珍贵成果,紧跟世界“知识经济”的新潮流,将《西游记》放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背景下来作重新认识、审视、评论。从总体上看,“西游学”应具有宏观、中观、微观和总体观。研究其作为文化范畴的历史背景宏观;研究其文学艺术性中观;研究其文本本身(义理、考据、辞章)微观;研究其宏观、中观、微观世界的主体意识,作为社会科学的主要范畴,则形成总体观。具体而言,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作品与思想,二、影响与运用。第一类作品与思想,是以考据学、文学、美学等原理研究作者、作品的思想意蕴,传统的文学研究便是如此,这在学术界已取得较大的成果。第二类影响与运用,便是将作品放到世界文化史的大范畴内进行研究,重新估价它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至于“运用”则是以未来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来探讨其科学思想和价值,从而丰富和发展未来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理论、思想,为人类学、社会学、物理学、化学、未来学、文化学、生物学等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从而推动整个人类未来的科学事业。这项研究是“西游学”适应现代化、走上科学轨道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关键所在。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全新的经济形式,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首先面对的则是“知识经济”,在这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西游学”将异军突起,研究队伍将不断壮大,以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朝鲜、匈牙利等国为骨干力量的“西游学”研究联合体将逐渐形成。一批专门从事多学科、多角度全面系统研究《西游记》的“西游学家”将会涌现,一大批“西游学”专著也将陆续问世。中外文化交流的大格局和“知识经济”的大趋势,将使“西游学”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显学”,为人类的明天做出永恒而伟大卓绝的贡献!

 

 


原文刊于《运城高专学报》2002年第6期。

 

——————————————————

 

通迅处:安徽省芜湖教育学院中文系

附作者简历:

姓名:杨俊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2年4月22日

安徽省芜湖市人,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特约研究员,吉林文融文化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兼客座教授。专著有《西游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1998年12月获全国首届名星杯文学大奖赛金奖)。

联系电话:0553-3848780(宅)

13095491758(手机)

 

 

 


 

西游记宫制作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楚州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电话:0517-5915467

联系信箱:xyjg01@163.com

h5915467@public.hy.j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