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原著欣赏

戏曲影视

全国学会

历届会议

续书种种

作者研究

学者介绍

论文索引

专著介绍

版本研究

热门话题

珍奇收藏

民间故事

连 环 画

儿童乐园

留 言 处

名城淮安

专家论坛

研 究 会

 

 

 


论沙和尚形象的演化(下)

 


一个品位不高的循吏的典型

 

世本《西游记》中的沙和尚,昔日玉帝的侍臣,成了唐僧的贴身侍卫。这一职守是心高气傲的孙悟空所不屑干,憨直愚笨的猪八戒所干不了的,只有沙和尚其人堪称材得其用。

首先,他是个唯法是求的苦行僧。

请不要忘记,世本《西游记》写唐僧西行求法,事关“法轮回轮,皇图永固”:象征着一项了不起的事业。

一遇重大困难,猪八戒就想回高老庄,“回炉做女婿”。孙悟空也不是没有回花果山“称王道寡,耍子儿去”的念头,只因头上戴着紧箍,“恐本洞小妖见笑”未走罢了。唐僧虽无半途而废之念,但亦常作乡关之思,且感伤情调日甚。既无散伙之念,又无乡关之思,心不旁骛,笃而行之,宁静淡泊,矢志西行求法者唯沙僧一人而已。

孙悟空一路炼魔降怪,图名不图利。猪八戒一路所作所为,图利不图名。纵然是圣僧唐三藏,其所以矢志西行,亦“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既不为名,又不为利,心无二念,忠于厥职,淡泊宁静,但求正果西天者亦沙僧一人而已。

孙悟空是由于大闹天宫而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的,而一路上只要谈起当年的大闹天宫,便总是那么神采飞扬,骄傲自得不已。猪八戒本堂堂天蓬元帅,只因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致被玉帝贬下尘凡托生猪腹。可虽“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圣僧唐三藏呢?“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然而,他的乡关之思和感伤情调,恍若他的矢志西行全然是在为造福生灵、造福社稷而作出努力和自我牺牲似的。凡此,说明他们的西行求法,其行动的本身虽有自我“赎罪”的一面,可思想上的自我赎罪感却微乎其微。沙和尚则不然。“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正是这种赎罪意识(实即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使他安闲自若地直面九九八十一难。

其次,他是个唯师是尊的苦行僧。

孙悟空好以锄恶作为行善,所以遇妖怪就打,见草寇也杀,而把唐僧的教诲“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当作耳边风。猪八戒好卖弄威风,显显能耐,所以一见小妖举钯就筑,也不讲什么慈悲不慈悲。沙和尚却不然,他自秉沙门,从不肯轻易杀生。书中只写他杀死过一个妖魔,那就是花果山变成他模样的猴精,甚至还曾写他为如意真仙求情,望着孙悟空喊道:“饶他罢!饶他罢!”足见,他在思想上虽不反对孙悟空的以锄恶作为行善,但在行为上却不敢有忘佛门教义以及唐僧的教诲,因而不到怒火衷烧时决不去一开“杀戒”,“打退群妖”也就算了,尽管他的武艺乃猪八戒之亚匹。

正因为孙悟空好以除恶作为行善,乃至成为他的立身之道,而唐僧却“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所以唐僧曾以“凶恶太甚”为由而两次怒逐孙悟空。沙和尚都一旁站着,缄口不言。论原因,显然有三:一是,认为“尸魔”纵然是妖怪,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孙悟空又心高气傲过甚,说话口气欠当,因而“亦有嫉妒之意”。二是,只知:“兄若不得唐僧去,那个佛祖肯传经与你!”还认识不到:“那长老得性命全亏孙大圣,取真经只靠美猴精”。三是,深知唐僧不只好刚愎自用,而且“耳根罢软”,正在盛怒之下,猪八戒又在一旁煽风点火,审时度势,说亦无用,也轮不到自己多嘴插舌,不如装愚守拙,明哲保身。因而,甚至唐僧叫他从包袱内取出纸笔写“贬书”,他亦默默地照办不误。凡此,不只反映了他的平凡而“面弱”,也反映了他的明智而沉稳;不只反映了他的思虑虽周而对孙悟空还缺乏真正认识,也反映了他的“唯师是尊”乃他的“唯法是求”之另一种表现形式。

然而,“嫉妒”作为一种意识,是人性的弱点,灵魂的蠹虫,芸芸众生几人能免之?面对孙悟空的天马行空,沙和尚虽则也曾有“嫉妒之意”,却能迅即自我克服,因而不仅始终没有去干扰孙悟空的建功立业,反倒在全力助成,这就使他不失为是个正派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取经群体的人。

再次,他是个唯和是贵的人。

取经人中最了解也最能体贴唐僧的,是沙和尚。他知唐僧好刚愎自用,拗是拗他不过的,便来个顺其自然,尊敬不如从命。这一点,第七十二回有集中描写。正值春光明媚,前面是小桥,流水,人家。唐僧道:“平日间一望无边无际,你们没远没近的去化斋,今日人家逼近,可以叫应,也让我去化一个来。”不言而喻,这是唐僧的豪兴,且情出于一种父辈对子辈的慈爱和慰抚。可孙悟空却不同意,说:“你要吃斋,我自去化。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猪八戒也不赞成,说:“古书云:‘有事弟子服其劳。’等我老猪去。”唯沙和尚在旁笑道:“师兄,不必多讲。师父的心情如此,不必违拗。若恼了他,就化将斋来,他也不吃。”一个是“有心栽花花不发”,一个是“无意种柳柳成荫”。三人跟随唐僧十四年,行程十万八千里,好我行我素的孙悟空固然常被咒念紧箍,喜卖乖弄巧的猪八戒也常遭厉颜斥责,唯默而侍之的沙和尚却始终未落一詈辞,其深层原因恐怕亦在于此吧!

取经人中最尊重也最爱护孙悟空的,也是沙和尚。他对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矛盾是一清二楚的。尽管他的立身之道不同于孙悟空,并不完全赞成孙悟空的锄恶务尽,但他知道孙悟空的横扫妖魔是为了保护唐僧与取得真经。所以,他不仅没有向唐僧进过半句詀言詀语以博得宠信,相反地,只要知其可为便总是苦谏唐僧不要咒念紧箍。比如,路过号山,红孩儿两次变作红云,想捉唐僧。孙悟空一会儿将唐僧推下马,说是妖怪来了,一会儿又扶唐僧上马,说是过路妖怪。唐僧大怒,认为孙悟空在捉弄人,“哏哏的,要念《紧箍儿咒》”,就是多亏“沙僧苦劝”方罢。他对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纠葛,从不介入,只在必要时调解调解。也和孙悟空、猪八戒开点玩笑,但从未伤过和气。不像孙悟空那样动辄使促狭叫“呆子”出洋相,也不像猪八戒那样把“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当作“耍子”,以至弄得彼此“有些不睦”。他对孙悟空的智慧和神勇膺服不已,但对孙悟空的“暴躁”也常施之以柔克刚。比如,“镇海寺心猿知怪”,孙悟空中了地涌夫人的分身计,回来不见了唐僧,竟将一腔怒火发到猪八戒与沙和尚身上:

 

也不管好歹,捞起棍来一片打,连声叫道:“打死你们!打死你们!”那呆子慌得走也没路;沙僧却是个灵山大将,见得事多,就软款温柔,近前跪下道:“兄长,我知道了。想你要打杀我两个,也不去救师父,径自回家去哩。”行者道:“我打杀你两个,我自去救他!”沙僧笑道:“兄长说那里话!无我两个;真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兄啊,这行囊、马匹,谁与看顾?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自古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望兄长且饶打,待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寻师去也。”

 

一席话说得孙悟空心悦诚服。这哪里是“情求”,分明是“理喻”!句句说在点子上,而且又是那么有理,有利,有节。好一个柔中有刚、言必中的的沙和尚!

取经人中最理解也最能体量猪八戒的,还是沙和尚。他知道“远路没轻担”,挑担是很辛苦的。因而唐僧教他挑一肩.他固然挑一肩;猪八戒让他挑一肩,他也愉快地接过担子。这就从行动上团结了好耍小心眼的猪八戒。他对猪八戒的动辄闹“散伙”压根儿是不赞成的,却不像孙悟空那样一听就恼火,开口便骂,举棒想打,以至加深兄弟间的不睦。他总是抓住猪八戒愚笨呆直而又自尊心很强这一特点,把自己也摆进去。予以软款温存地劝说。“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且自换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孙悟空听了固然感到舒服,猪八戒听了也比较容易接受,从而消弭了可能引起的纠葛。

世界上的事最复杂的当莫过于人际关系,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矛盾,所谓“团结就是力量”者,盖亦极言实现团结之难也。要想到达西天取回真经,没有一个取经人的内部团结是不行的。这一团结工作,猪八戒没有去做,孙悟空没有去做,唐僧也没有去做,沙和尚在默默侍候唐僧的同时默默地做了,而且十四年如一日,真是功莫大焉!“一个有福,带挈一屋”,这是沙和尚在朱紫国合药时所说的一句话。真乃甘居人下而胸有全局之人也!

最后,他还是个唯正是尚的苦行僧。

论者都认为世本《西游记》两次写唐僧逐走孙悟空,是在写唐僧,是在写孙悟空,是在写猪八戒,结合后面的情节看问题,是在写没有孙悟空,取经人寸步难行,却没看到这也是在腾出笔来集中写沙和尚与猪八戒的品格。只是一以写猪八戒为主,一以写沙和尚为主而已。何以言之?还是让我们来看事实吧:

“圣僧恨逐美猴王”引出的,是“黑松林三藏逢魔”以及捎书宝象国,是沙和尚降妖被捉以及“猪八戒义激猴王”。黄袍老妖将沙和尚擒入波月洞,咄的一声道:“沙和尚!你两个辄敢擅打上我们门来,可是这女子有书到他那国,国王教你们来的?”捆在地上的沙和尚,见妖精凶恶之甚,把公主掼倒在地,持刀要杀。心想:“分明是他有书去。——救了我师父。此是莫大之恩。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罢!罢!罢!想老沙跟我师父一场,也没寸功报效;今日已此被缚,就将此性命与师父报了恩罢。”遂编了一套谎,并喝道:“此情是实,何尝有甚书信?你要杀就杀了我老沙,不可枉害平人,大亏天理!”直到孙悟空打到洞口,百花羞来给他解绑时,他还说:“公主,你莫解我:恐你那怪来家,问你要人,带累你受气。”没想到吧?平素“囊突突”的沙和尚,如此壮怀激烈,真有一种侠义精神!

“道昧放心猿”引出的,是假孙悟空将唐僧打昏在地,抢去两个青毡包袱,是沙和尚去花果山讨行李,打死变成自己模样的猴精,冲出重围去南海告请观音菩萨。“拜罢,抬头正欲告诉前事,忽见孙行者站在旁边,等不得说话,就掣降妖杖望行者劈脸便打。这行者更不回手,彻身躲过。沙僧口里乱骂道:‘我把你个犯十恶造反的泼猴!你又来影瞒菩萨哩’!”观音让孙悟空跟沙和尚同去水帘洞辨个真假,二人纵起两道祥光,离了南海,却“原来行者筋斗云快,沙和尚仙云觉迟,行者就要先行。沙僧扯住道:‘大哥不必这等藏头露尾,先去安根。待小弟与你一同走。’大圣本是良心,沙僧却有疑意。真个二人同驾云而去。”想到吗?平素“面弱”和“唯尊是从”的沙和尚,其义愤填膺和铁面无私如此,真有一种大义灭亲精神!

由此可见,以唐僧的固执,孙悟空的好胜,猪八戒的愚拙,其所以皆能听进沙和尚的劝告,当不只由于他说话公道,更由于他立身极正,实在是唐僧的好“副官”。

假若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那么,则不难看出,沙和尚当是个品位不高的循吏的典型。这就难怪作者要将其写成被贬入尘寰而却未经转胎的卷帘大将了,盖亦有以讥刺玉帝即人间最高统治者之常因小过而黜人材也。

实际上,世本《西游记》也是部借神魔以写人间的作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还算是清官呢。没有一点苦行僧精神是当不了循吏的,更当不了品位不高的循吏!

 

简短的结论

 

写到这儿,该煞住了,我的总结论是:

宋元以来取经故事中的沙和尚,其出身是由沙漠恶煞演化为弱水水怪,其前身是由无名天将演化为卷帘大将,其地位是由唐僧二弟子演化为唐僧三弟子。但不论怎么演化,都依然可以看出他作为唐僧的给侍和二弟子的原型。

世本《西游记》中的沙和尚,其立身也,唯法是求,唯师是尊,唯和是贵,唯正是尚;其为人也,罕言寡语而思虑周密,处事审慎而外圆内方,宁静淡泊而坚韧不拔,无贪无瞋无烦恼而有爱有憎有原则,甘居卑位而胸怀大局。盖因其在书中五行属土,作者便有意以土喻之,不只谓其是个“晦气色脸的和尚”,还将其性情写成像土一样的中和像地气一样的恒温而痴迷于默默中作出奉献,使之不只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全力地卫护着唐僧西行求法,还以自己的一片丹心维系着取经群体的内部团结,成为这一取经群体的另一种精神脊梁而与横扫妖魔的孙悟空相匹。但就其思想性格的总体特点来说,当属品位不高的循吏的典型,故作者不只爱之,亦且敬之,通书末下一谑辞者唯对斯人一人而已。


          (原载《文学遗产》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上一页

 

 

相关文章: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故事源流考论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年代考论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说话”家数考论

论唐僧形象的演化

论《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

论孙悟空形象的演化与《西游记》的主题

论孙悟空的血统问题

Q的远祖

论沙和尚形象的演化

论《西游记》艺术结构的完整性与独创性

宗教光环下的尘俗治平求索

论《西游记》的著作权问题

 

 

 

 

 

西游记宫制作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楚州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电话:0517-5915467

联系信箱:xyjg01@163.com

h5915467@public.hy.j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