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原著欣赏

戏曲影视

全国学会

历届会议

续书种种

作者研究

学者介绍

论文索引

专著介绍

版本研究

热门话题

珍奇收藏

民间故事

连 环 画

儿童乐园

留 言 处

名城淮安

专家论坛

研 究 会

 02-8-29 15:45

上一篇 下一篇

西游记宫

书         库

论《西游记》及其他(节录)

 

喜剧人物猪八戒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作者着力刻划的喜剧典型。作者在很多方面肯定他、欣赏他。但又对他性格中很多消极方面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这个人物性格清晰鲜明,跟孙悟空一样,都是《西游记》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形象。
  有的研究者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我看这话并不妥当。就思想意义来说,猪八戒对孙悟空有某种衬托作用,但就美学意义来讲,这个形象却自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他是个喜剧形象,在小说中起着“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特殊作用。
  猪八戒是很丑的,但又是很美的。人、猪、妖分开来看,格八戒性格的几个组成部分,都是丑的:人是自私、贪婪的人;猪是长嘴、大耳、身粗壮大、贪吃贪睡的黑猪精;妖的变化是大土堆、大科猪、癞象,……还有风来雨去的魔法。但是这三个部分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却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猪八戒的一言一行,都像一幅幅成功的漫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看过之后,总是要禁不住发笑,笑他的贪婪自私,笑他的弄巧成拙,笑他的想捉弄人反而自已吃亏,笑他的呆头呆脑,说话傻里傻气……。但笑过之后,却又不能不引起沉思,联想到现实中那些自私的人,自作聪明的蠢人,联想那些有缺点的好人,这一形象的教育意义,就是在笑声中鞭鞑某些消极、落后乃至丑恶的东西,可使那些有缺点的好人,笑着向自己的过去告别。
  作者集中地批判、嘲笑了他的“贪”。
  猪八戒有四贪:贪吃、贪睡、贪财、贪色。
  他的贪色实在厉害。他原来是在天河里管八万水乒的天蓬元帅。但因“戏弄嫦娥”被贬下界来。在福陵山云栈洞做妖精时,被卵二姐招做家长。卵二姐死后,又入赘高老庄。皈依佛教后,保唐僧西天取经。他不论在什么时候,一见美色就“骨软筋麻,一般雪狮子向火,不觉化去了也!”难怪他最后成正果时还落了个“一路色情未泯”的鉴定。
  猪八戒的贪睡也很突出。只要瞌睡一上来,天大的事也要丢在脑后。让他去化斋,他钻进草里去睡;让地巡山问路,他也“偷空儿”睡大觉;说声睡,甚至连打仗也顾不得。大成黄袍怪时,他诈称出恭,撇下沙僧不管,一头钻进草丛里去睡觉,只留着半边耳朵伸在外边听梆子响。结果让沙僧被妖怪捉去。
  猪八戒的贪吃,更显得出奇。一路上常常因为吃不饱而嘟嘟囔囔的发牢骚。一听说个“吃”字,甚至连瞌睡都赶跑了。他吃将起来,不管饭食好坏,总是风卷残云一般,一股劲儿往嘴里“丢”。一顿饭吃了“一石面食,五斗米饭、几桌素食”,还嚷着“斋僧不饱,不如活埋”。至于猪八戒吃人参果的笑话,更是家喻户晓。
  猪八戒的贪财也是令人好笑的。作为一个清贫的行脚僧,“四大皆空”的和尚,还要千方百计地积私房,将四钱六分银子打成一块,藏在耳朵里。
  贪婪的基础是自私。这与孙悟空的大公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比丘国孙悟空要救一千一百个小儿的性命,他却认为这是“多管闲事”,是“把别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里来哭”。打仗时,他自己不敢冲锋陷阵,又怕别人抢了头功。眼看孙悟空已把妖精打死,他又赶上去筑几钯,强赖着是自己的功劳。三打白骨精时几次三番的说谎、进馋言,嫉妒孙悟空,怂恿唐僧把孙悟空赶走。孙悟空因为妖孽未除,不肯离去,他又以私心度人,诬蔑孙悟空是想分几件旧衣服破帽子才走。如果说作者对他的贪婪的讽刺、嘲笑还带有几分善意的话,那么对他的自私自利的批判则是严肃的,认真的。
  不过,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猪八戒的缺点有那么多,为什么人们却觉得他可笑而不可憎,甚至还有点可爱呢?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除了他性格中有应当否定的一面外,还有不少值得肯定甚至值得赞扬的因索。作者始终掌握住分寸,把他写成有缺点的好人。对他的批判不是“一掴一拿血,一鞭一条痕”,很多是属于善意的嘲讽。因此,读者虽然在嘲笑他的缺点,但始终没有忘掉他的优点,这叫“爱而知美丑”。他贪小而不忘大义,爱耍小手腕而又心底老实。贪生怕死,但在很多场合与妖精打仗又是精神抖擞,勇往直前,是取经队伍中的第二位英雄。他有时被妖精捉去,但仍没口大骂,不倒旗鼓,他懒惰好睡,拈轻怕重,但仍然把沉重的担子从东土一在挑到西天,担负着别人不能胜任的劳动。一路上经常争嘴贪吃,并为此经常发牢骚,但实际上,在十四年的艰苦行程中,经常挨饿的还是他。他懦怯自私,但多是为了保存自己,很少是为伤害别人。他经常闹着要分行李,要散伙,但毕竟还是一直跟着取经队伍。最后师徒四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取经任务。
  在四十七回有这样一个情节:师徒四众取经行至通天河时,河水浪涛滚滚,深浅莫测,连聪明机智的孙悟空都感到没有办法,而呆子猪八戒却想出一个高明的主意:用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嘟嘟沉下去有声,是深。四十八回写到通天河里鲤鱼精让河水结冰,唐僧取经心切,踏冰而行。这位呆于又出主意:让师父将九锡杖横在马上,八戒、悟空、沙僧各将武器横在腰间,孙悟空问他何故?他说:凡冰冻之上,必有凌眼。若无横担之物,落下水去,冰象锅盖一样,无法钻得上来,如有横物架住,可免出危险。这些小聪明只有猪八戒才使得出来,而且又是孙悟空、沙和尚等所不能代替的。
  越荆棘岭,猪八戒用钉钯披荆斩棘,过稀柿国,猪八戒用嘴拱臭开路,更充分显示出这位猪勇士特殊的本领。当他看到荆棘岭石碑上有“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的诗句时,便很风趣的添上“至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天路尽平”两句诗,正唱出这位大力士的乐观精神和可爱性格来。
  猪八戒在入赘高老庄作养老女婚时更显示出他那出色的劳动本领。他曾对孙悟空变成的假高翠兰说:“我虽然吃了你家些饭食,但也没有白吃你的。我曾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上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如今你身上穿的锦,戴的金,四时有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这是符合他在高老庄那段生活的实际的。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猪八戒把一付沉重的担子从东土直挑到西天,起码也尽到了一个挑脚夫的责任。作者对他的劳动方面总的是赞扬的,但有时也多少加以丑化、嘲笑,这说明吴承恩还有比较浓厚的封建知识分子意识,对八戒的某些丑化和打趣,正好象是在笑“乡下人”。
  通过猪八戒形象的分析,我们认为,浪漫主义不仅能塑造理想化的典型,而且还能塑造性格复杂的人物。吴承恩在塑造猪八戒这一多侧面的复杂的典型人物时,采用了猪、妖、人三位一体的“三结合”的艺术方法。他既合猪的特点,又有妖的成分,主要的还是人性。“猪”的自然属性,“人”的性格特征及社会性,“妖”的变化神通,这三种因素在猪八戒身上达到了完美而和谐的统一。这种“三结合”的艺术形象,不用说在《西游记》以前的神话传说中没出现过,就是《西游记》以后的浪漫主义作品《封神演义》、《西游补》等都远远没有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封神演义》同样是一部深受欢迎的神魔小说,它的人物同样也具有几种因素相结合的特点,但性格不鲜明,且没有达到几种因素的和谐统一。如千里眼、顺耳风,哼、哈二将等,远远不能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相比。《西游记》不仅孙悟空、猪八戒具有这种特点,而且有些妖精也具备了这种特点,无论是火焰山的牛魔王,金丝洞的蜘蛛精,还是无底洞的白毛耗子精,都是“此形似兽不如兽,相貌非人却是人”。这些似兽非兽,似人非人的妖精决非客观现实中兽类原型的再现,而是赋予了他们以人的性格,是性格化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的作者一开始就给猪八戒安排了一个奇特的出场:天蓬元帅下界,却错投了猪胎,成了一个笨拙的黑猪精。这就规定了他的外形和性格的基本特征。蒲扇耳,莲蓬嘴,蹒跚臃肿的体态,再加上又笨又重的九齿钉钯,与他那笨拙的性格配合得是那样的妥贴而自然。至于后来的腾云驾雾,三十六般变化,也没有使他的性格变得更为灵巧,而是使他笨拙的性格更加形象化。孙悟空能变小巧玲珑、英俊聪明的动物或人物,而猪八戒只能变粗糙笨拙的水牛、骆驼、科猪、土墩、石头。勉强变个黄胖痨病和尚,还要把身手摇上四五摇才能变成。如若让他变个玲巧俊秀的小姑娘,他却只能变个姑娘头。至于下身。却是个胖大和尚。最后还是让孙悟空吹了口“仙气”,才凑合着变成了。
  《西游记》对猪八戒的刻划无疑是夸张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有其事,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假的。但他又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是应有的实情。因此,它又是真实的。如九十六回写到寇员外斋僧,一到寇家,猪八戒看到那“般般甜美,件件馨香”的丰盛饭菜,便一口一碗,大吃起来。七八个童仆,四五个庖丁,“上汤的上汤,添饭的添饭”,往来奔波,像流星赶月一样,场面大乱。宾主礼让的场面,一下子变成了以猪八戒为主的“闹剧”。临行时猪八戒还“把那馒头、卷子、饼儿、烧果,没好没歹的,满满的笼了两袖”。很显然.像猪八戒这种吃法,是夸张了的。但是我们不但不觉荒唐,反而感到非常真实。并随着一连串的夸张的举动,发出开心的笑声。这是因为,这些高度的夸张,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猪八戒是最“贪”的,因此无论把他夸张到何种程度,都不会感到过分。鲁迅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夸张也是如此。像猪八戒这样贪吃,读者不会想到,但读了以后,又相信“会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艺术夸张的内在真实。再如二十四回写到猪八戒在五庄观吃人参果。他自己身体笨拙,爬不上树,便怂恿孙悟空偷出三枚像“三朝未满的孩童”似的人参果,师兄弟三人瞒着师父偷着吃。原来八戒嘴头馋,早已馋虫拱动,不管有核无核,也不管什么味道,“拿过来,张开口,轂辘的囫囤吞咽下肚”,吃完了却白着眼胡赖,问悟空、沙僧“吃的什么?”“什么滋味?”悟空、沙僧嫌他耍赖,不理睬他,他便在那里絮絮叨叨的乱嘟囔,结果被童子发觉大骂起来。等师父查问时,他却自称“我老实,不烧得,不曾见。”而当听童子说少了四个人参果时,他又高叫帅兄打了“偏手”。偷了东西又嚷又叫的贼实在少有,但是发生在猪八戒身上,却是真实可信的。他贪吃,粗枝大叶,有时又略带一点狡猾。作者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经过极度夸张但又真实可信的喜剧情节、喜剧场面和喜剧细节来表现猪八戒的喜剧性格的。而且运用得相当成功。这点对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特别是描写喜剧人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02-8-29 15:45  

上一篇 下一篇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电话:0517-5915467

E-mail:xyjg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