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原著欣赏

戏曲影视

全国学会

历届会议

续书种种

作者研究

学者介绍

论文索引

专著介绍

版本研究

热门话题

珍奇收藏

民间故事

连 环 画

儿童乐园

留 言 处

名城淮安

专家论坛

研 究 会

 02-8-29 15:45

上一篇 下一篇

西游记宫

书         库

论《西游记》及其他(节录)

 

谈谈“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西游记》有很多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篇章,“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就是其中之一。
  “三调芭蕉扇”并非是吴承恩的独创,早在吴氏百回本之前,就已经有了火焰山、铁扇公主,牛魔王、红孩儿等故事和人物,“过火焰山”的故事,最早见于宋代出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其中第六章写唐僧、猴行者等七众赴西天取经路过“火类坳”时,有这样一段描写:“一道野火连天,大生烟焰,行去不得。遂将钵盂一照,叫‘天王’一声,当下火灭,七人便过此坳。”这段粗糙简单的故事,自然对吴承恩有所启示,也是“过火焰山”的最早来源。但《诗话》中这段简短的故事,重点在强调人与自然险阻的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又是那么简单:“将钵盂一照”,大呼“天王”救命,当下火灭,于是取经队伍便顺利地通过“火类坳”。这里不仅没有写取经人与妖精的矛盾,而且也没有让猴行者在战胜自然险阻中发挥他神通广大的作用。这段故事情节没有展开,仅能算一则旅行记事,还算不上一段生动逼真的神话故事。
  “过火焰山”的故事到了《西游记杂剧》,更有了较大的发展,杂剧用了长达三出的篇幅:《迷路问仙》(十八出)、《铁扇凶威》(十九出)、《水部灭火》(二十出)来写这个故事。杂剧塑造了铁扇公主的形象,但没有牛魔王,铁扇公主也没有丈夫,红孩儿的母亲是鬼子母,与铁扇公主毫无关系。杂剧仍然强调取经人与自然险阻的矛盾,取经人与妖精的矛盾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在杂剧中,作者的爱憎掌握得不稳,又把铁扇公主写成敢于反抗天宫权威、桀骜不驯的叛逆女性。相反的却贬低了孙悟空的形象。铁扇公主原来是天宫管风神的祖师,因带酒与王母相争,反下天宫。她有一把威力无穷的铁扇子,能“搧翻地狱门前树,卷起天河水上波”。她不肯借扇的原因,是因为孙悟空居心不良,听说她没有丈夫,丑态百出调戏她。铁扇公主挥宝扇将孙悟空搧走,孙悟空再也不敢回来,只好去求观世音。最后观音调动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用以水攻火的办法,将山火熄灭。杂剧将正义赋予女妖铁扇公主,她不肯借扇是为了维护自己女性的尊严,而孙悟空却被丑化为行为不端的无赖。熄灭火焰山之火,也并非依靠那柄铁扇子,孙悟空在杂剧中可以说是无用武之地。
  令人抱憾的是《西游记平话》没有流传下来,仅在朝鲜古代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的注解中,记有“火焰山”的名字。出现在《西游记平话》之后的《销释真玄宝卷》中有“火焰山”、“罗刹女”、“铁扇子”、“红孩儿”、“牛魔王”等名目。但从宝卷行文排列看,“罗刹女”、“牛魔王”、“红孩儿”看不出有什么亲属关系。
  天才的文学大师吴承恩,独具匠心,非常巧妙地将一些粗糙简单、互不相关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人物关系: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结发之妻,红孩儿是铁扇公主生养的。牛魔王贪恋千年狐狸精玉面公主的美貌和百万家私,喜新厌旧,将铁扇公主遗弃。在“三调芭蕉扇”之前,作者特用多达三回的篇幅写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将红孩儿降伏,为调取芭蕉扇作了铺垫。五十三回又写如意真仙是牛魔王之弟,红孩儿之叔,他为报害侄之仇,不肯与“落胎泉”之水,与孙悟空进行了一场恶战。这里暗示读者:“过火焰山”的一场激烈战斗将不可避免。作者有意将妖精组织成一个强大营垒,让孙悟空师徒在强敌面前经受一场严重的考验,显然作者是把取经人与妖精的矛盾放在主要地位的。
  为了强调调取芭蕉扇的重要,作者一开始就写了火焰山的可怕,对火势极力加以渲染:“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这条道路又是西天取经的必由之路,其他无路可走。显然作者这样渲染的目的,还是要强调:要过火焰山,必调芭蕉扇。没有芭蕉扇,无法去西天。既然芭蕉扇如此重要,而扇主又要报“夺子之仇”,坚决不肯借,这就形成了矛盾的焦点,使取经人与妖精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了。
  作者为了将调取芭蕉扇的战斗写好,倾注全力来处理情节,刻划人物,通过斗智、斗力、斗变将敌我双方的主要人物性格非常清晰地表现出来。
  取经阵营中的主将是孙悟空,作者在题目上就已经把“孙”字大旗亮出来了。在全书中的前七回中,孙悟空闯龙宫,搅地府,闹天宫,已经铺叙了他的英雄历史,保唐僧取经以来又降妖伏怪,屡建奇功。他的英雄性格在读者心目中已经树立起来。这次战斗孙悟空的主要对手是铁扇公主和牛魔王。铁扇公主的作战本领倒也平常,但她那辆威力巨大的铁扇子却使孙悟空难以抵挡。加之有那位力大无穷、本领不在孙悟空之下的牛魔王作后盾,可以说与孙悟空的取经阵营旗鼓相当。通过三调芭蕉扇的激烈战斗,孙悟空机智勇敢,百折不回,积极进取的思想性格得到充分地展现。
  在一调芭蕉扇时,孙悟空并没有忘记牛魔正是他在花果山为王时的结拜兄弟,“朋友妻,不可欺”,因此他见到铁扇公主时彬彬有礼,尊称“嫂嫂”,并多次提及“牛大哥”,一再说明来意,执礼甚恭,笃念旧情。这种重盟友、讲义气的观念,在私有制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应当看作是一种美德。但当这种“小义”,与他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发生矛盾时,又能“大义灭亲”,这种精神情操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铁扇公主思想狭隘,偏重私情,不顾孙悟空再三解释,一定要报“害子之仇”,坚决不肯借扇。孙悟空对她的辱骂,甚至连砍几剑都一忍再忍,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取经大业,才当机立断,与铁扇公主展开一场殊死的战斗。按实际本领,铁扇公主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但她挥动那把威力无穷的芭蕉扇,将孙悟空搧得“飘飘荡荡左沉不得着地,右坠不得存身”,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小须弥山上。这一扇能搧八万四千里,幸亏孙悟空有留云之力,只飘出五万余里。第一次战斗失利了,但孙悟空并没有畏惧和灰心。灵吉菩萨给了他一粒定风丹,他马上又精神抖擞地回去战斗。这样快的返回,连铁肩公生也感到出乎意外。这次回去,他改变了战术,即变作蟭蟟虫,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进行挖心战。他利用头顶脚蹬的战法,使妖精束手待毙,躺在地下求饶,被迫交出扇子。
  利用挖心战术来制服强大的敌人,在孙悟空的成长过程中,这还是第一次。孙悟空得到宝扇后,矛盾似乎解决了。正当读者为孙悟空的胜利而高兴的时候,又异峰突起,掀起了新的波澜:原来铁扇公主交出的扇子不是真扇,而是一柄形象相似的假扇子。由于孙悟空自以为得计,成功心切,不辨真假地拿起来就走,结果上了大当,不仅没有熄灭火焰山之火,相反,以风助火,越搧越旺,如果不是跑得快,全身的毫毛都要烧光了。通过这个波折,作者告诉我们:孙悟空虽然机智聪明,但在斗争中心情急躁,缺乏丰富的斗争经验,对妖精凶狠狡猾的本质还缺乏应有的认识。
  在“二调芭蕉扇”中,作者又组织了新的故事情节,变换了新的场景,让孙悟空丢开铁扇公主,去找牛魔王这个劲敌去了。当他见到牛魔王时,仍是有礼有节,尊他“兄长”,自称“小弟”。但这时的牛魔王已不是当年结拜时的情况了,从他的装束、穿戴、豪华的生活,以及喜新弃旧、停妻再娶等情况看,很像个封建地主的形象。这就暗示出现在的牛魔王己不会再认当年的结拜兄弟。虽然如此,孙悟空为了借这柄芭蕉扇,对牛魔王的无札却一忍再忍。当牛魔王挥棍打他时,他还说:“哥哥要说打,弟也不惧。但求索贝,是我真心。万乞借我使使”。结果自然是一场苦战,但在崜败难分的时候,作者又突然把笔锋一转,给读者描绘了新的场面“牛魔王罢战赴华筵”。他骑上避水金睛兽到龙宫赴筵去了。在这里,作者意在写牛魔王生活的改变,他结交的全是高朋贵友,生活豪华,确实与五百年前大不相同了。此时孙悟空也急中生智,变作螃蟹闯进龙宫。在牛魔王与龙王等贵友杯酒交欢,谈笑兴浓之际,乘机变作牛魔王,盗走了避水金睛兽,去找铁扇公主。利用铁扇公主被遗弃后,盼夫心切的弱点,很容易的将芭蕉扇骗到手。读者正在赞赏孙悟空机智聪明、巧施变化的时候,作者又制造了新的波澜。原来孙悟空得到真扇后,粗心大意,头脑发胀,“得意笑颜回”,“只讨了个长的力法,不曾讨得个小的口诀,左右只是那个长短。没奈何只得搴在肩上,找旧路而回”。而正当孙悟空扛着一柄丈二长扇得意忘形地行走之际,出乎他的预料,牛魔王已经赶在他的前边。狡猾的牛魔王变作猪八戒的模样,又轻易地将扇子骗走了。机智聪明的孙行者如此粗心麻痹,竟然连猪八戒都没有辨认清楚,可见他的确是忘乎所以了。他悔恨莫及,跌足高呼:“逐年家打雁,今日却被小雁鵮了眼睛。”吴承恩虽然极力歌颂他的主人公,但他并没有把正面人物简单化,他以现实为基础,掌握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对他的正面人物作了深入细致的心理剖析。通过这样的细节描绘,对他歌颂的人物作了善意的批评和嘲弄。这段描写给读者的启迪是,强敌当前,情况复杂多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稍有不慎,掉以轻心,就会导致失败。孙悟空受挫折的教训,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可资借鉴之处。
  “二调芭蕉扇”失败后,作者紧接着写“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这时,作者让孙悟空与牛魔王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苦战。它的惊心动魄、神变莫测,堪与大闹大宫时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斗法、斗智、斗力相媲美。其浪漫主义的奇思遐想,真使人拍案叫绝!
  通过“一调”、“二调”、“三调”的全过程,作者对孙悟空的性格作了深入细致的刻划,使这位正面人物的性格更丰满,更鲜明。这几次战斗写得曲折多变,摇曳多姿,但万变不离其宗;正面人物始终站在有理的、正义的方面。虽然妖精营垒中的力量很强大,孙悟空几次受到挫折,遭到失败,但他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与强敌斗争中从不畏惧,在暂时失败时从不气馁。作者始终让正面人物的气势压倒邪恶势力而占优势。但作者没有把正面人物写成“完人”,而写他在胜利的时候,有时也骄傲自满,忘乎所以,粗心大意;有时对妖精的狡猾阴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有的警惕。这种心理状态是现实社会中不少人心理特征的反映,同时也是符合作品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作者这样处理情节,描写人物,应当说是很高明的。
  天蓬元帅出身的猪八戒,是取经阵营中的第二员战将。这个人物虽然缺点很多,但有时也能抖擞精神,冲锋陷阵。在调取芭蕉扇的战斗中他到“三调”时才参加战斗,由于牛魔王变作他的模样将扇子从孙悟空手中骗走,所以他特别气愤。他在攻打牛魔王及其妻妾中特别卖力气,表现得特别勇敢。当孙悟空追赶牛魔王时,让他承担了独挡一面的任务,即带领火焰山土地和阴兵,去攻打玉面公主的洞穴,他任务完成得特别出色,这是他参加取经以来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次。在这次战斗中,这位猪勇士不愧为孙悟空的好助手,称得上取经队伍中的第二位英雄。
  一向不被人们注意的沙和尚,对取经事业忠心耿耿,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虽然在战斗中本领不大,打起仗来还不如猪八戒,仅能算作取经阵营中的第三位英雄。但沙和尚为人正派,论事公正,很少有明显的缺点和突出的毛病。他既不像唐僧那样,胆小怕事,软弱无能,又不像猪八戒那样贪吃爱睡,狭隘自私,也不像孙悟空那样秉性骄傲,好出风头。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个人物缺乏鲜明个性,可有可无,因此说写得“很不成功”。其实并非如此。一部长篇巨著要写很多人物,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这种性格的人物,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沙和尚正是吴承恩塑造的“这一个”典型。因此,沙和尚也是《西游记》中描写得很成功的一个典型。
  作者对铁扇公主的形象同样塑造得很出色。综观全书,唐僧师徒四众西天取经遇到许多的妖精,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妖精中,唯一比较善良,值得怜悯和同情的要算铁扇公主了。这个形象很生动,很逼真,个性特征也很鲜明,真正写出了“这一个”妖精的典型。
  首先作者写她不是伸佛下界来行凶作恶,也不是什么山妖树怪成精后作恶害人,而是“自幼修持”,“是个得道的女仙”。她不像白骨精那样,恶意与取经人作对,为吃唐僧肉施尽阴谋诡计。她主观上并没有想阻碍取经,也没有给取经人故意设置障碍,们地的不肯借扇,却在客观上起到阻碍取经的作用。而她之所以不肯借扇熄灭火焰山之火,又主要是因为孙悟空降伏了她的唯一爱子红孩儿牛圣婴,她为报“夺子之仇”才与取经人作对的。其实红孩儿狡猾阴险,作恶多端,这次又企图阻碍取经,还将唐僧捉进洞去,要吃唐僧的肉,应该受到孙悟空的惩治。但铁扇公主死抱着狭隘的母子之情,坚决不肯借扇,同此才造成与取经人的尖锐才盾,酿成了三调芭蕉扇的激烈战斗。
  其次,火焰山之火,并非她给人间制造的灾难,亦非她恶意危害人民。她多年艰苦修炼而成的那柄威力无穷的芭蕉扇,虽然不肯轻意借人熄火,使人民免受炎热焦渴之苦,但每当播种收割季节,只要当地人民送些礼物,她就出山灭火。庄上老人介绍说:“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故得五谷养生,不然寸草不能生也。”翠云山的樵夫也说:“这圣贤有件宝贝,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她不像通天河里的灵感大王鲤鱼精那样,每年都吃童男童女.也不像红孩儿那样将山神土地剥削得食不充口,衣不遮体。可见铁扇公主是有别于其他妖精的。
  第三,铁扇公主同以夫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的许多妇女一样,被丈夫所遗弃,过着凄凉冷落、孤独无依的活寡生活。在“三调”时,她与孙悟空变化的假牛魔王见面时的情景,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她对假牛魔王说:“大王宠幸新婚,抛撇奴家,今日是那股风吹来?”“大王燕尔新婚,千万莫忘结发,且吃一杯乡中之水。”这里一方面对牛魔王有隐约曲婉的谴责,另一方面也看出她的多情和苦衷。牛魔王贪恋千年狐狸精玉面公主的美貌和百万家私,喜新厌旧,将她抛弃。孙悟空曾假托铁扇公主派他请牛魔王回洞,玉面公主见了泼口大骂:“这戏婢,着实无知。”“还不知差,又来请他怎的!”这种以小妇欺大妇,以新妇厌旧妇的行为,是牛魔王的喜新厌旧造成的,以此也可知铁扇公主的处境和不幸遭遇。读到这里,人们同情的是铁扇公主的凄楚冷落,憎恶的是牛魔王停妻再娶、另宠新欢的恶劣行为。对千年狐狸精玉面公主争宠害人等罪行更是深恶痛绝。而这一切在当时是有一定现实根据的。
  当然,铁扇公主也有着和其他妖精一样的共性:狡猾狠毒。一调芭蕉扇时,孙悟空是那样执礼恳求,而她却是那样无礼。孙悟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巧妙的挖心战术,迫使地答应借扇,可她又出假扇子欺骗了孙悟空。但她并不顽固到底。她看牛魔王斗不过孙悟空,就劝牛魔王交扇。当牛魔王顽抗被擒、快命垂危之时,她“急卸下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双下捧那柄丈二长短的芭蕉扇子,……跪在地下,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恕我夫妻之命,愿将此扇奉承孙叔叔成功去也!’”最后还献出根除火焰山之火的秘诀。并表示“再不敢妄作”和“从新自主”。孙悟空见她心诚,还其宝扇,不忍伤害,许她重新修行去了。后来确实隐姓修行,并“得正果,经藏中万古留名”。
  作者对牛魔王的态度则有所不问。牛魔王虽然不同于其他作恶多端,恶意阻挡取经的妖精,而且五百年前还曾与孙悟空结拜过,但他抛弃了结发之妻,另宠新欢;他纵子作恶,要报害子之仇,他不讲旧情,作者是把他作为一个“背信弃义”的典型来描写的。他那执拗好斗的性格,不肯借扇的顽固性,确实也具有牛性的特征。在吴承恩百回本以前的作品里,有关牛魔王的材料很少,“三调芭蕉扇”吵牛魔王的鲜明性格,首先要归功于吴承恩的创造。
  在“孙悟空二调芭蕉扇”中,作者挥动他那浪漫主义的生花之笔,将两大阵营的斗争写得腾挪跌宕,变化奇诡,引人入胜。孙悟空与妖精神神通广大,灵活多变。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能大能小,巧变自如。铁扇公主那柄芭蕉扇变化亦很神奇,要大可长为丈二长短,要小则可似杏叶含在口里;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地煞变化,牛魔王亦有七十二变的神奇之功。通过旗鼓相当的斗智、斗力和斗变,充分写出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节和人物,特别是写出了孙悟空勇敢顽强、百战不殆、积极乐观的思想性格。而那种奇人、奇事、奇境的浪漫主义想象和夸张,更使这段奇异的神话故事具有特殊的艺术魔力。
  

02-8-29 15:45  

上一篇 下一篇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电话:0517-5915467

E-mail:xyjg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