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原著欣赏

戏曲影视

全国学会

历届会议

续书种种

作者研究

学者介绍

论文索引

专著介绍

版本研究

热门话题

珍奇收藏

民间故事

连 环 画

儿童乐园

留 言 处

名城淮安

专家论坛

研 究 会

 

 

 



二、世本的夹批及其版本意义


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由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刊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世称“世本”。世本《西游记》无回评、眉批、旁批,却出人意外地有夹批数条。对此夹批虽早有论者提及,但究竟有几条,内容如何,有何版本意义,则至今未曾有人论及。其实,世本是现存最早的百回本《西游记》,他的夹批自有其重要性,特别是在《西游记》版本研究上,可能有着其它本子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和意义。

据查,世本的夹批共有七条,或小字双行,或小字单行;双行时字数大多排齐。批语均极简扼,七条夹批总共只有六十五字。现将具体情况逐条介绍如下:

第一条,第一回叙述美猴王学道访师,遇一樵夫指点说,神仙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就在“灵台方寸山”后,有双行夹批:“灵台方寸,心也”;第二条,即紧接前述,在“斜月三星洞”后,又有双行夹批:“斜月像一勾,三星像三点,也是心。言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以上两条批语,可说是世本夹批中最可注意者。这两条批语,意思是衔接的。夹批说“灵台方寸”和“斜月三星”都是指“心”。这无疑是在努力探索《西游记》作者原来取名的本意;“言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一句,其旨也在进一步深入揭示《西诺记》的创作意图。当然,是否完全符合作品实际是另一回事,但它具体地反映了明代人以“心”论《西游记》的理论动向和批评趋势,开创了后来研究者重视以“心”论《西游记》的先河。

第三条,第二回叙述孙悟空学道,须菩提祖师提到“窑头土坯’时解释说:“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就在“水火锻炼”之后,有双行夹批:“道家只水火既济,才能得手。“水火既济”,语出《周易·既济》:“水在火上,既济”。孔颖达《正义》:“水在火上,炊爨之象。饮食以之而成,性命以之而济。故曰:水在火上,既济也”。古代哲学家认为包括水、火在内等八种基本事物是《周易》八卦的象征。道教则把水、火两卦运用在修炼法术上,而“水火既济”就成为道教修炼的基本原则。不过,细究这一夹批,批者的出发点似不在张扬宗教观念和推重道教的修炼法术,而是仅仅对“水火锻炼”一语客观地作出说明而已。

第四条,第四十一回叙述孙行者和红孩儿恶斗,红孩儿将一口烟,劈睑喷来,行者急回头,煼得眼花雀乱”,就在“煼”字后夹批;“音秋”。其实,早在《西游记》第七回叙述猴头被老君推入八卦炉中锻炼,“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煼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句中就有“煼”字。“煼”,据《汉语大词典》解释:一同“炒”,一种烹调方法;《广韵·巧韵》:“煼,熬也”;《集韵·巧韵》:“煼,或作炒”;二、熏;并举前述《西游记》第七回之例。捡通行的一般词典,或简作“□(左“火”右“刍”)”;但均释同“炒”,未提有“秋”音。查今版各种《西游记》,或原字保留,或简作“□(左“火”右“刍”,均注同“炒”,亦有迳改为“炒”者,但阳至和《西游记传》此字改作“熏”;而各本注音或偶作qiQ,则显然是沿袭世本的这一夹批。世本夹批“□(左“火”右“刍”:“音秋”,究竟根据什么,尚待查。

第五条,第四十七回,唐僧师徒行至通天河边,天色已晚,见一村庄,作者以诗描写,开头两句为:“倚山通路,傍岸临溪”,夹批:“此时入夜矣。”此批仅为点明时间。

第六条,第六十四回拂云叟诗“我等生来坚实”中有一句“萝蓏浑言”,诗末有批:“蓏音虏”,系注音。

第七条,第一百回叙述唐僧师徒回长安,唐太宗撰《圣教序》以记其事;唐僧称谢;接着唐太宗又讲话,讲至“虚劳致谢”,后有单行夹批:“此太宗御制之文,缀于《心经》之首”。小说所叙,本事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帝先许作经序,国务繁剧,未及措意。至此法师重启,方为染翰。少顷而成,名《大唐三藏圣教序》,凡七百八十一字,神笔自写,敕贯众经之首。”小说中所写以及所录《圣教序》已稍有改动。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圣教序》条说:“唐太宗制。述玄奘法师至西域求经译布中夏之事。后有高宗在青宫所作《述圣记》。未附玄奘所译《心经》。弘福寺沙门怀仁集工羲之草书以勒石,今按原文,记作于太宗贞观二十二年。至高宗咸亨四年始立碑”。可见,《圣教序》曾“敕贯众经之首”;而夹批“缀于《心经》之首”之说,则可能根据怀仁勒石立碑一事。

由上可见,这七条夹批,或释义,或注音,或仅作客观说明,或语涉全书要旨:层次既不一,立意亦各异。但总的来说,数量既少,内容也过于单薄,这是事实;所以,在《西游记》评点史上尚未形成为一家之言,故向被现代研究者所忽视。但是,笔者却认为这七条夹批所提供的信息,在明清《西游记》版本演变的研究中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试述三题:

其一,现存明清《西游记》重要版本中,这七条夹批竟多有相同者,这一现象有力证明这些版本同属世本系统。明版《西游记》中,署“华阳洞天主人校”本子共三种。除世本外,尚有杨闽斋本和《唐僧西游记》本。前者除第一回夹批“言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句,“在”作“言”、“心”后有“中”字以外,其余全同;后者,笔者所见版本原第一、二两回正文缺,故夹批情况不明外,其它四回夹批全同。明版《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本(李评本),回批,夹批、旁批甚多,但这七条夹批全部照录,文字一字未易。清版《西游记》现存最早者为汪象旭笺评本《西游证道书》。此种笺评本夹批更多;但世本七条夹批中,除第五条因原诗已删,故缺外,第七条“此太宗御制之文”句中“此”后有“乃”字,其它也全同。至于其它清版《西游记》,则大多或无此夹批,或原夹批之正文已删;但也偶或可见照抄世本之夹批者,如《新说西游记》就有“灵台方寸,心也”一语,《西游原旨》则有《圣教序》后之批语等等。这些情况确凿证明:前述明代杨闽斋本、《唐僧西游记》本、李评本和清代《西游证道书》,与世本《西游记》有着血缘关系,它们同属世本系统;甚至不妨进一步认为,他们有可能都是世本的翻刻本或删刻本;而且由各本所沿袭的这七条夹批的细微变化中,还可以肯定地指出:李评本和《西论证道书》决不可能是杨闽斋本的翻刻本,因为杨闽斋本“言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句已改动了一个字,增加了一个字;但在上述两种本子中却并未反映出来。

其二,世本夹批以“心”论《西游记》,对其后的《西游记》研究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例如李评本是明代的一个最重要的评点本。它并非一般地转录世本夹批,而是在理论高度上接受以“心”论《西游记》的观点,把它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原则,贯串在评点实践中。所以,李评本在“灵台方寸山”一语后,除照录世本原来夹批外,又特加旁批:“一部西游,此是宗旨。”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有意识地将《西游记》宗旨观和夹批精神贯通和联系起来,从而使禅宗心学成为明代《西游记》批评的主流。所以,在李评本中,同类批语曾一再出现,可见他强调之甚。如第十三回,唐僧回答众僧之问时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李评本又加劳批:“宗旨”;又在回后总批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部《西游记》,只是如此,别无些子剩却矣。”明时还有谢肇淛的“求放心之喻”说,显然亦与世本以“心”论《酉游记》一脉相承,可与李评本比美。谢氏在《五杂俎》卷十五中说:《西游记》“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禁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若要勉强寻求二者的区别,也许可说:李评本此批侧重于借鉴宗教哲学来立论,而谢肇淛此论则立足于吸取儒家学说来发挥,但终于异途同归。显然,他们都是从世本以“心”论《西游记》为基点演化发展而来,并非突然冒出来的新见。

其三,从推测世本批者,为探讨世本究竟是翻刻本还是初刻本问题提供了某些参考。世本的夹批者是谁?可能不外乎二者。其一是世本《序》作者陈元之。因为陈《序》中就有以“心”论《西游记》的记录:“魔以心生,亦以心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这一论述显然与世本夹批所论合拍;同时,由此还可发现李评本“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的宗旨之论,盖导源于此。这里尚须提及的是,世本校者华阳洞天主人,多有论者认为就是陈元之化名,若材料证明此说属实,则陈元之为世本批者当更有可能。其二是世本前身的旧《叙》作者无名氏。陈元之《序》曾明确指出。世本是根据唐光禄所购之《西游记》翻刻的,那本《西游记》我称之为“前世本”。前引陈元之《序》中那段以“心”论《西游记》的文字,其实并非出自陈元之,而是陈元之转录自“前世本”中的一篇旧《叙》,所谓“缀其轶《叙》叙之”,这是陈《序》所明白宣告的。所以,世本夹批也很有可能是“前世本”旧《叙》的作者所加,因为旧《叙》作者已经具有以“心”论《西游记》的悟性。我以为夹批作者当以此无名氏可能性为大。理由有二:一是世本夹批全是感性文字,是信手拈出的随意之言,在理论上还不成体系,较可能产生于早期;二是陈《序》引录了“前世本”无名氏旧《叙》的一大段论述,其目的主要在于“不欲其志之尽湮”;而细察陈《序》所述,文字虽短,却堪称面面俱到:或独具慧眼,精扼地判断了作品的艺术特色;或巧妙设辞,严肃批判卑视小说的不当之论;或根据实情,多方推测原书出于何人之手;或不厌其烦,详细记叙有关世本刊刻的各种具体情况。据此,如果陈元之加批,批语内容的丰富性和理论力度肯定还会加强;同时,如果世本夹批系陈元之(或华阳洞天主人)所加,他是不会不在《序》中“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之间,再加上“评释”一语。就像世德堂本《南北两宋志传》所题“姑孰陈氏尺蠖斋评释”,“绣谷唐氏世德堂校订”那样;而单题“订校”、“秩其卷目”,则显然不可能包括夹批在内。

当然世本究竟是翻刻本还是初刻本,至今分歧犹存,笔者以为,如果世本夹批者是陈元之,则此事与分析世本的翻刻本抑初刻本问题似无直接关联;但如前所述,如果世本夹批出自“前世本”《叙》者无名氏,则世本当是翻刻本:唐光禄所购的“前世本”则是初刻本,而不可能是原稿本或手抄本。原因何在?首先,“前世本”如果是原稿本,则不外乎两种情况:一、若《叙》者和小说作者同一人,则据世本七条夹批内容的单薄、错杂和叙述角度的浅陋,夹批作者决不会是小说作者;二、若《叙》者和小说作者是两个人,则《叙》者不可能在小说原稿本上加夹批。因此,不论怎样,世本现有如此七条夹批,“前世本”就不可能是原稿本。其次,“前世本”如果是手抄本,但不是原稿本,则不可能在没有一条旁批、眉批和回评的情况下,出现有七条夹批的反常现象。因为,手抄本的来历虽有不同,但不外乎三者:一是从原稿抄来,然则如前所述原稿本上不可能有如此七条夹批;二是从另外刻本抄来,那么,“前世本”虽成为手抄本,但“前世本”的“前前世本”却成了初刻本;三是从另一手抄本誊抄,则结果又仍如前述。基于以上分析,所以笔者以为如果世本夹批出自“前世本”《叙》者无名氏,则“前世本”当是初刻本,而世本则是翻刻本。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西游记宫制作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楚州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电话:0517-5915467

联系信箱:xyjg01@163.com

h5915467@public.hy.j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