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宫

书    

悟元子刘一明解西游原旨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妄想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

本原自性佛前修,迷悟岂居前后?

悟即刹那成正,迷而万劫沉流。

若能一念合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却说那八戒、沙僧与怪斗经三十回合。你道为何不分胜负?若论赌手段,怎么敌得过那妖精。只为唐僧命不该死,暗中有那护法神祇、丁甲、功曹、伽蓝相助,故此抵敌得住。

且不言他三人战斗。却说那长老在洞里悲啼烦恼忽见那洞里走出一个妇人来,扶着定魂桩叫道:那长老,你从何来?为何被他缚在此处?长老闻言,泪眼偷看,那妇人约有三十年纪,遂道:女菩萨,我已是该死的,走进你家门来也。要吃就吃了罢,又问怎的?那妇人道:我不是吃人的。我家离此西下有三百余里。那里有座城,叫做宝象国。我是那国王的第三个公主,乳名叫做百花羞。只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间,被这妖魔一阵狂风摄将来,与他做了十三年夫妻。在此生儿育女,杳无音信回朝。思量我那父母,不能相见。你从何来,被他拿住?唐僧道:贫僧乃是差往西天取经者,不期闲步,误撞在此。如今要拿住我两个徒弟,一齐蒸吃理。那公主笑道:长老宽心,你既是取经的,我救得你。那宝象国是你西方去的大路,你与我捎一封书儿去,拜上我那父母,我就教他饶了你罢。三藏点头道:女菩萨,若还救得贫僧命,愿做捎书寄信人。

那公主急转后面,即修了一纸家书,封固停当,到桩前解放了唐僧,将书付与。唐僧捧书在手道:女菩萨,多谢你活命之恩。贫僧这一去,过贵地,定送国王处。只恐日久年深,你父母不肯相认,切莫怪我贫僧打了诳语。公主道:不妨。我父王无子,止生我三个姊妹,若见此书,必然相认。”三藏紧紧袖了家书,谢了公主,就往外走。被公主扯住道:前门里你出不去!那妖精正在门首,与你徒弟厮杀哩。你往后门里出去等着,待我与他说个方便,叫你徒弟寻着你一同好走。三藏闻言,磕头辞别公主,转往后门之外,藏在荆棘丛中。

却说公主心生巧计,急往前门外来,只听得叮叮噹,兵刃乱响,原来是八戒、沙僧与那怪在半空里厮杀哩。这公主厉声高叫道:黄袍郎!那妖王听得,即丢了八戒、沙僧,按落云头,撇了钢刀,道:浑家有甚话说?公主道:郎君啊,我才时睡在罗帏之内,梦魂中忽见个金甲神人。妖魔道:那个金甲神?上我门怎的?公主道:是我幼时在宫内许下一桩心愿:若得招个贤郎驸马,上名山斋僧布施。自从配了你,夫妻欢会,到今不曾题。那金甲神人来讨誓愿,喝我醒来,却是一梦。因此,急来郎君处诉知,不期那桩上绑着一个和尚,万望郎君慈悯,看我薄面,饶了那个和尚,只当与我斋僧还愿罢。不知郎君肯否?那怪道:浑家,你却多心哩!甚么打紧之事?我要吃人,那里不捞几个吃吃?这个把和尚,值得什么?要放,就放他后面去了罢。公主欢喜而入。那怪遂绰刀高叫道:猪八戒,你过来。我不是怕你,不与你战;看着我浑家的分上,饶了你师父也。趁早去后门首,寻着他,往西方去罢。若再来犯我,断乎不饶!

那八戒与沙僧闻言,就如鬼门关上放回的一般,即忙牵马挑担,转过洞后门外,叫声师父!那长老在那荆棘中答应。沙僧就剖开草径,搀着师父,慌忙上马。这是:

 

狠毒险遭青面鬼,殷勤幸有百花羞。

 

八戒领路,沙僧随后,出了松林,上了大路。你看他两个哜哜嘈嘈,埋埋怨怨,三藏只是解和。晓行夜宿,,一程一程,不觉的就走三百里。猛抬头,只见一座好城,就是宝象国。真好个处所,看不尽宝象国的景致。师徒三众,收拾行李、马匹,安歇金亭馆驿中。唐僧步行至朝门外,对阁门大使道:“有唐朝僧人,特来面驾,乞为转奏。”那黄门官连忙至白玉阶前奏过。那国王闻知是唐朝大国上方高僧,心中甚喜,即时叫:“宣进来。”把三藏宣至金阶,舞蹈山呼礼毕。两边文武多官,无不叹道:“上邦人物,礼乐雍容如此!”那国王道:“长老,你到我国中何事?”三藏道:“小僧是唐朝释子,承我天子敕旨,前往西方取经。原领有文牒,到陛下上国,理合倒换。故此惊动龙颜。”国王道:“既有唐天子文牒,取上来看。”三藏双手捧上去,展开放在御案上。牒云: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朝夕既惕。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忽作无常,溘游地府,稔悉业报。感冥君放送回生,为此广陈善会,修建道场。复蒙观音大士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遣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

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宝印九颗)

 

国王见了,取本国御宝,用了花押,递与三藏。

三藏谢了恩,收了文牒,又奏道:“贫僧一来倒换文牒,二来与陛下寄有家书。”国王大喜道:“有甚书?”三藏道:“陛下第三位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黄袍妖摄将去,贫僧偶尔相遇,故寄书来也。”国王闻言,满眼垂泪道:“自十三年前不见了公主,至今更无下落。怎知道是妖怪摄了去!”三藏袖中取出书来献上。国王接了,见有“平安”二字,一发手软,拆不开书。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学士拆开朗诵。上写着:

 

不孝女百花羞顿首百拜大德父王万岁殿前,暨三宫母后下,及举朝文武贤卿台次:

拙女幸托坤宫,感激劬劳,不能竭力尽孝。乃于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蒙父王恩旨,着各宫排宴,赏玩月华。正欢娱之间,不觉一阵狂风,闪出个金睛青面魔王,将女擒住,驾云摄至深山无人之处。难分难辨,被妖强占为妻,勉捱一十三年,产下两儿,尽是妖种。论此真是败坏人伦,有伤风化,不当传书玷辱;但恐女死之后,不见分明。正含怨思忆父母,适遇唐朝圣僧亦被魔王擒住。是女设计放脱,特托寄此片楮,以表寸心。伏望父王垂悯,遣上将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获黄袍怪,救女回朝,深为恩念。草草欠恭,面陈不一。

 

那学士读罢家书,国王大哭。三宫闻之滴泪,文武无不伤情。

国王哭了许久,便问两班文武:“那个敢兴兵领将,与寡人捉获妖魔,救我百花公主?”连问数声,更无一人敢答。真是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那国王愈加烦恼,泪若涌泉。只见那多官一齐俯伏奏道:“陛下且休烦恼,公主失去一十三载无音,偶遇唐朝圣僧,寄书来此,未知的否。臣等俱是凡人凡马,习学兵书武略,止可布阵安营,保守国家。那妖精乃云来雾去之类,不得与他相见,何以征救?想东土取经者,乃上邦圣僧。道高德重,必有降妖之术。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请这长老降妖邪,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

那国王闻言,急回头便请三藏道:“长老若有法力,捉了妖魔,救我孩儿回朝,也不须上西方拜佛,朕与你结为兄弟,同坐龙床,共享富贵如何?”三藏慌忙启上道:“贫僧粗知念佛,其实不会降妖。”国王道:“你既不会降妖,怎么敢上西天拜佛?”那长老瞒不过,说道:“陛下,贫僧还有两个徒弟,保护贫僧到此。”国王便叫:“宣来。”三藏道:“贫僧那徒弟丑陋,恐入朝来惊了陛下的龙体。”国王道:“你既说过了,寡人怕他怎的?”随即着金牌至馆驿宣召。

那八戒、沙僧遂将行李马匹交付驿丞,各带随身兵器入朝。到白玉阶前,左右立下,朝上唱个喏,再也不动。那国王见他两人模样,果然惊骇不已。停一会,定了性,才开口问:“两位老,是那一位善于降妖?”那呆子便应道:“老猪会降。”国王道:“怎么样降?”八戒道:“我乃是天蓬元帅,因罪犯天条,堕落凡世,幸今皈正为僧。自从东土来此,第一会降妖的是我。”国王道:“既是天将临凡,必然善能变化。”八戒道:“不敢,不敢,也将就晓得些儿。”国王道:“你请变一个我看看。”八戒道:“请出题目,照依样子好变。”国王道:“变一个大的罢。”

那八戒也有三十六般变化,就在阶前卖弄手段,捻诀念咒,喝一声叫“长!”把腰一躬,就有八九丈长,却似个开路神一般。吓得那两班文武,战战兢兢。时有镇殿将军问道:“长老,似这等变得快,必定长到甚么去处才住?”那呆子又说出呆话来道:“看风。东风犹可,西风也将就;若是南风起,把青天也拱个大窟窿!”那国王大惊道:“收了神通罢,晓得是这般变化了。”八戒把身一矬,现了本相。

国王十分欢喜心信。即命妃子:“将御酒取来。”遂满斟一爵,奉与八戒道:“长老,这杯酒聊引奉劳之意。待捉得妖魔,救回小女,自有大宴相酬,千金重谢。”那呆子接杯在手,一饮而干,国王又斟一爵,递与沙僧接了。八戒就足下生云,直上空里,国王见了道:“猪长老又会腾云!”

呆子去了,沙僧将酒亦一饮而干,也纵云跳将起去。那国王慌扯住唐僧道:“长老,你且陪寡人坐坐,也莫腾云去了。”唐僧道:“可怜,可怜!我半步儿也去不得!”此时俱在殿上叙话不题。

却说那八戒、沙僧两个,不多时到了洞口,按落云头。八戒掣钯,往那波月洞的门上,尽力一筑,把他那石门筑了斗来大小的个窟窿。那把门的小妖看见,急跑进去报道:“大王,不好了!那长嘴大耳的和尚,与那晦气色脸的和尚,又来把门都打破了!”那怪甚是惊异,急整束披挂,绰了钢刀,走出来问道:“那和尚,我既饶了你师父,你怎么又敢来打上我门?”八戒道:“你这泼怪干得好事儿!你把宝象国三公主骗来洞内,强占为妻,一十三载。我奉国王旨意,特来擒你。你快快伏降,送还公主,免得老猪动手!”那老怪闻言,十分发怒。你看他咬响钢牙,睁圆环眼,举起刀来,拦头便砍。八戒使钉钯劈面相迎。随后沙僧举宝杖赶上。这一场赌斗,比前不同。真个是:

 

言差语错招人恼,意毒情伤怒气生。

算来只为捎书故,致使僧魔两不宁。

 

他们在那山前战经八九十回合,八戒渐渐钉钯难举,气力不加。你道此番如何这等不济?盖因初时战斗,有那护法诸神,为唐僧在洞,暗助八戒、沙僧,故仅得个手平;此时诸神都在宝象国护定唐僧,所以二人难敌。

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藤萝里,不分好歹钻进去,一毂辘睡倒,再不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那怪见八戒走了,就奔沙僧。沙僧措手不及,被怪一把抓住,捉进洞去,将他四马攒蹄捆住。

毕竟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悟元子曰:上回金公一失,木土不真,婴儿遭难,皆由迷于幻妄之假,而不悟本原之真。故此回于生身处提醒学人,使于迷处而求悟,于假处而寻真也。
  冠首词云:“妄想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言妄想强灭则不灭,真如希求则不真矣。“本原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前后。”言根本佛性无修无证,在人迷悟之间耳。“悟即刹那成正,迷而万劫沉流。”言一迷一悟,当下邪正分明,天地悬隔也。“若能一念台真修,灭尽恒沙罪垢。”言一念之真足以破千万之假,而不必强灭希求也。此词不特为此回而发,乃上贯白虎岭,下接莲花洞,为五回中之脉络,读者须要着眼。
  “长老在洞内悲啼烦恼,忽见那洞内走出一个妇人来,扶着定魂桩,言是宝象国王的第三个公主,乳名叫做百花羞。只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间被妖摄去,杳无音信回朝。”此明言绑于定魂桩而不能解脱者,皆因真金无信之故耳。何以见之?魂为木,桩亦系木,言为柔木所定而无金以克之也。“三公主”者,《坤》宫少女为《兑》,宝象国为《坤》,乃真宝现象之处。花属阴,地逢雷处,天根透露,一阳来复,其气足以剥群阴而上进,故名百花羞。阳气一复,浸而渐长,进至六爻,纯阳无阴,二八一斤,金精壮盛,正中秋月满,团圆之象。然阳极必返于阴,一阴来生;伏于阳下而成《姤》,真阳失陷,不为我有,如八月中秋。玩月中间被妖摄去,杳无音信矣。何以云十三年以前摄来?十三年为唐僧取经起脚之时,又为江流僧生身父母遭难之时。言唐僧到此了命之后,不能了性,为幻化躯壳而逐去金公,为妖所获。虽已服丹,犹是未出长安时局面,焉能全得父母生初之因,而脱苦恼之难?若欲脱此苦恼,非得父母未生以前之真信不可。然欲得之,必先见之。《悟真篇》云:“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长老忽见洞中走出宝象国三公主,正是恍惚杳冥中真宝之象,父母生身之真信也。
  “公主笑道:‘长老宽心。’”此处宽心,大有妙旨,即词中“妄想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也。又曰:“你既是取经的,我叫得你,那宝象国是你西方去的大路,你与我稍一封书儿,去拜上我那父母,我就叫他饶了你罢。”言西方取经,不可不得此宝信,若得此宝信,即可见父母未生以前面目,不复为妖所陷,即词中“一念合真修,灭尽恒沙罪垢”也。噫!此宝信最不易得,此宝信所关非小,后之返金公,除妖怪,救唐僧,取公主,无非此一信之根苗运转。故宝信一得,解脱唐僧,叫回黄袍矣。其诉说“梦魂中忽见个金甲神人讨愿,喝我醒来”等语,是信行而真金渐有回生之机,如梦喝醒,由迷渐悟也。然不向前门放出,而在后门放出者何故?盖以已往者既不可究,而将来者犹有可追,须当鉴之于前,而戒之于后也。
  唐僧见了国王,陈说“三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黄袍妖摄去,贫僧偶尔相遇。”噫!偶尔相遇,是两事暗同,不谋而相合也。唐僧不识真假,逐赶金公,图谋口食,而遭碗子山波月洞之妖拿住;公主赏玩月华,正在欢娱,忽起狂风,而被碗子山波月洞之妖摄去。公主被妖,正在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唐僧起脚,在贞观十三年秋吉日。时同而魔同,正以示唐僧逐赶金公之时,正公主不觉一阵狂风之时;唐僧破步入门,见睡着个青脸獠牙妖魔之时,正公主忽见闪出个金睛青面魔王之时;把唐僧绑在定魂桩苦恼之时,正把公主摄去深山难分难辨之时。唐僧之为公主稍书通信,正以自通其信;公主之为唐僧解救,正以自救其生;不但自救其生,正以救金公,使金公救唐僧,而并救己。然则公主虽为己土,而实阴金,吾于何见之?吾于三公主见之。三公主《兑》金,辛金也;行者申金,庚金也。三公主即行者之变相,故亦能救唐僧脱难。然只能救之而脱于妖洞,不能救之而脱于国土者何?盖以《兑》之少女,代《坤》行事,具有己土为内黄婆,内黄婆只可通信解一时之厄难,而不能护持保长久之安全。必须待后金木相关,救出戊土外黄婆,方能大解大脱,而非江流遭难时候仍得复仇报本,乃见生身父母之面目矣。
  “国王问那一位善降妖,呆子便应道:‘老猪会降。’”又问:“必然善能变化。”八戒道:“也将就晓得些儿。”此处大有妙义,不可作呆语看。若以呆语看去,便是呆子不善降妖不善变化。盖前者遭妖之难,皆由八戒之进谗;今者宝信已通,还须八戒而出力。变化者以假阻而变真阴,以狡性而变本性,非此之变,安能反得金公、救得公主、降得妖精、脱得唐僧乎?“八戒变的八九丈,却似个开路神一般。”八九一十七,一阴来生为《巽》,属木,非变也,真阴之本相也。“东风犹可,西风也将就;若是南风起,把青天也拱个大窟窿。”东风为木,西风为金,南风为火,木能生火,火属《离》,《乾》中虚而为《离》,非把天拱个大窟窿乎?
  八戒、沙僧打上妖门,道:“你这泼怪,把宝象国三公主骗来洞内,强占为妻十三载,我奉国王旨意,特来擒你。”少女开花,三日出庚,己土自有戊土之夫,而非可以顺五行,木克土作妻。“奉国王旨意”,是已得宝象之真信而来擒妖,非复前阴柔之进谗而去招妖。提纲“承恩八戒转山林”,所承者即此真信之恩,所转者即此阴谗之林。诗中“算来只为稍书故,致使僧魔两不宁。”言不得此真信,邪正不分,而僧魔不能相持;得此真信,是非立判,而僧魔两不相容。特可异者,信已相通,则宜妖败而僧胜,何以八戒败走,沙僧被捉乎?盖八戒沙僧外五行之木土,妖精公主内五行之木土,金公一去,柔木用事,虽有外五行之木土,乌能胜贪狼之狂妄?沙僧被捉,木能克土;八戒败走,假能胜真。虽然,八戒宜败不宜胜也。何则?妖魔之生,由于金公之去;金公之去,由于八戒进谗。今奉信而欲降妖,仍须复还金公,方叮全得此信。除假以救真,事从何败还从何兴,此理之必然者,请读下文,自知端的。
  诗曰:
  脱难须当脱难根。若无义道难终存。
  纵然信宝忙中现,难免转时戒定惛。

 

 

上一回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