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宫

书         库

悟元子刘一明解西游原旨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却说大圣同八戒、沙僧出城头,觌面相迎,见那伙妖精,都是些杂毛狮子。黄狮精在前引领,狻猊狮、抟象狮在左,白泽狮、□左“犭”右“犬”狸狮在右,猱狮、雪狮在后,中间却是一个九头狮子。那青睑儿怪执一面锦绣团花宝幢,紧挨着九头狮子。刁钻古怪、古怪刁钻打两面红旗,齐齐的都布在《坎》宫之地。
  八戒莽撞,走近前骂道:“偷宝贝的贼怪!你去那里伙这几个毛团来怎的?”黄狮精切齿骂道:“泼狠秃厮!昨日三个敌我一个,我败回去,让你为人罢了。你怎么这般狠恶,烧了我的洞府,伤了我的眷属?我和你冤仇深如大海!不要走,吃你老爷一铲!”八戒举把就迎。两个才交手,还未见高低,那猱狮精轮一根铁蒺藜,雪狮精使一条三楞简,径来奔打。这壁厢沙和尚急掣降妖杖相助。又见那狻猊、白泽与抟象、□“犭”右“犬”狸四狮精一拥齐上,大圣急轮金箍棒架住。狻猊使闷棍,白泽使铜捶,抟象使钢枪,□“犭”右“犬”狸使钺斧。那七个狮子精,这三个狠和尚,狠命相持。
  战经半日,不觉天晚。八戒看看脚软,虚幌一钯,败下阵去,被雪狮、猱狮赶上,照脊梁上打了一简,睡在地下,两个精把八戒采鬃拖尾,扛将去见那九头狮子,报道:“祖爷,我等拿一个来也!”说不了,沙僧、行者也都战败。众妖一齐赶来,被行者拔一把毫毛嚼碎喷去,即变做百十个小行者,因围绕绕,将那些狮怪围裹在中,沙僧、行者却又上前攒打。到晚,拿住狻猊、白泽,走了□“犭”右“犬”狸、抟象。金毛报知老妖,老妖见失了二狮,吩咐:“把猪八戒捆了,不可伤他性命。待他还我二狮,却将八戒与他。他若无知,坏了我二狮,即将八戒杀了对命。”当晚,群妖安歇城外。
  大圣把两个狮子精抬近城边,老王见了,却传令开门,差二三十个校尉拿绳扛出门,绑了狮精,扛入城里。大圣收了法毛,同沙僧径至城楼上,见了唐僧。唐僧道:“这场事甚是利害呀!悟能性命不知有无?”行者道:“没事,我们把这两个妖精拿了,他那里断不敢伤。且将二精牢控紧缚,待明早抵换八戒也。”三个小王子对行者叩头道:“师父先前赌斗,只见一身,及后佯输而回,却怎么就有百十位师身?及至拿住妖精,近城来还是一身,此是什么法力?”行者笑道:“我身上有八万四千毫毛,以一化十,以十化百,百千万亿之变化,皆‘身外身’之法也。”那王子一个个顶礼,即时摆上斋来,就在城楼上吃了。传令各垛口上都要灯笼旗帜,梆铃罗鼓,变更传箭,放炮呐喊。
  早又天明。老怪即唤黄狮精定计道:“汝等今日用心拿那行者、沙僧,等我暗自飞空上城,拿他那师父并那老王父子,先转九曲盘桓洞,待你得胜回报。”黄狮领计,便引猱狮、雪狮、抟象、□“犭”右“犬”狸各执兵器到城边,滚风踏雾的索战。这里行者与沙僧跳出城头,厉声骂道:“贼泼怪!快将我师弟八戒送还,我饶你性命!不然,都叫你粉骨碎尸!”那妖精那容分说,一拥齐来,这大圣弟兄两个各逞神威,挡住五个狮子。
  正杀到好处,那老妖驾着黑云,径直腾至城楼上,摇一摇头,唬得那城上文武官员并守城人夫等都滚下城去,被他奔入楼中,张开口,把三藏与老王父子一齐噙出;复至城外地下,将八戒也着口噙之。原来他九个头,就有九张口,六口噙着六人,还空了三张口。发声喊,叫道:“我先去也!”这五个小狮精见他祖得胜,一个个愈展雄才。行者闻得城上人喊嚷,情知中了他计,急唤:“沙僧仔细!”他却把臂膊上毫毛尽皆拔下,入口嚼烂喷出,变作千百个小行者,一拥攻上。当时拖倒猱狮,活捉了雪狮,拿住了抟象狮,扛翻了□“犭”右“犬”狸,将黄狮打死,烘烘的嚷到州城之下;倒转走脱了青脸儿与刁钻古怪、古怪刁钻二怪。那城上官看见,却又开门,将绳把五个狮精又捆了,扛进城去。
  还未发落,只见那王妃哭哭啼啼对行者礼拜道:“神师呵,我殿下父子并你师父性命休矣!这孤城怎生是好?”大圣收了法毛,对王妃作礼道:“贤后莫愁。只因我拿他七个狮精,那老妖弄摄法,将我师父与殿下父子摄去,料必无伤。待明回绝早,我兄弟二人去那山中,管情捉住老妖,还你四个王子。”那王妃并宫女闻言,都对行者拜毕,含泪还宫。行者吩咐各官:“将打死的黄狮精剥了皮,六个活狮精牢牢控锁。取些斋饭来,我们吃了睡觉。你们都放心,保你无事。”
  次早,大圣领沙僧驾起祥云,不多时,到了竹节山,按下云头。正在山头上细观,忽见那青脸儿手拿一条短棍,径跑出崖谷之间。行者喝道:“那里走!老孙来也!”唬得那小妖一翻一滚的跑下崖谷。他两个一直追来,只见一座洞府,两扇花斑石门,紧紧关闭。门上横嵌着一块石板,楷镌了十个大字,乃是“万灵竹节山,九曲盘桓洞”。原来那小妖跑进洞去,即把洞门闭了,到里面对老妖道:“爷爷,外面又有两个和尚来了。”老妖道:“你大王并猱狮、抟象、□“犭”右“犬”狸可曾来?”小妖道:“不见!不见!”老妖听说,低头半晌不语,忽的掉下泪来,叫声:“苦呵!我黄狮孙死了,猱狮孙等又尽被和尚捉去矣!此恨怎生报得!”叫:“小的们,好生在此看守,等我出去,索性拿那两个和尚进来,一总惩治。”
  你看他身无披挂,手不拈兵,大踏步走到前边,只闻得行者吆喝哩!他就开了洞门,径不打话,来奔行者。行者使棒当头支住,沙僧轮杖就打。那老妖把头摇一摇,左右八个头一齐张开口,把行者、沙僧轻轻的又衔入洞内,叫:“取绳索来!”那刁钻古怪、古怪刁钻与青睑儿即拿两条绳,把他二个着实捆了。老妖骂道:“你这泼猴,把我那七个儿孙捉了;我今拿住你和尚四个,王子四个,也足以抵得我儿孙之命。小的们,选柳棍来,且打这猴头一顿,与我黄狮孙报报冤仇!”那三个小妖各执柳棍,齐打行者。行者本是熬炼过的身体,凭他怎么捶打,略不介意。少时打折了柳棍。
  天色晚了,老妖叫;“小的们,且住,点起灯火来,你们吃些饮食,让我到锦云窝略睡睡去。汝三人用心看守,待明早再打。”三个小妖移过灯来,拿柳棍又打行者脑盖,就像敲梆子一般,剔剔托托,紧几下,慢几下。夜将深了,却都盹睡。行者就使个遁法,将身一小,脱出绳来,耳朵内取出棒来,幌一幌,朝着三个小妖道:“你这业畜!把你老爷就打了许多棍子。老爷也把这棍子略压你压,看道如何!”把三个小妖轻轻一压,就压做三个肉饼;却又剔亮了灯,解放沙僧。八戒忍不住,大声叫道:“哥哥,我的手脚都捆肿了,倒不来先解放我!”
  这呆子喊了一声,却早惊动老妖。老妖一轂辘爬起来道:“是谁人解放?”行者听见,一口吹熄灯,也顾不得沙僧等众,使铁棍打破几重门走了。那老妖到中堂,黑洞洞的没了灯光;叫一声,没人答应;又叫一声,又没人答应,及取灯火来看时,只见地下血淋淋的三块肉饼,诸人俱在,只不见了行者、沙僧。点着火前后赶看,只见沙僧还背贴在廊下站哩!被他一把拿住摔倒,照旧捆了。又见几层门尽皆损破,情知是行者打破走了,也不去追赶,将破门遮补,固守家业不题。
  却说大圣出了那九曲盘桓洞,跨祥云,径转玉华州,但见那城头上各方的土地、城隍迎空拜接。行者道:“汝等怎么今夜才来?”城隍道:“小神等知大圣下降玉华州,因有贤王款留,故不敢见。今知王等遇难,大圣降魔,特来叩接。”行者正在嗔怪处,又见揭谛、丁甲神将押着一个土地跪在面前,道:“大圣,他是竹节山土地,知道那妖精的根由,吾等特捉他来,乞大圣问他一问,便好处治,以救圣僧、贤王之苦。”行者便问土地。土地叩头道:“那老妖前年下降竹节山。那九曲盘桓洞原是六狮之窝。那六个狮子自得老妖至此,就都拜为祖翁。他是个九头狮子,号为‘九灵元圣’。若要灭他,须到东极妙岩宫请他主人公来,方可收伏。他人莫想能治也。”行者闻言,思忆半晌道:“东极妙岩宫是太乙救苦天尊呵,他坐下正是个九头狮子。这等说,等我去来。”遂发付众神各回。
  他纵觔斗云,连夜前行。约有寅时,到了东天门外,正撞着广目天王拱手迎道:“大圣何往?”行者道:“前去妙岩宫走走。”天王道:“西天路不走,却又东天来做甚?”行者道:“因到玉华州,蒙州王遣三子拜我等弟兄为师,习学武艺。不期退着一伙狮怪。今访得妙岩宫太乙救苦天尊,乃怪之主人公,欲请他去降怪救师。”天王道:“那厢因你为人师,所以惹出这一窝狮子来也。”行者微笑道:“正为此!正为此!”遂进了东天门。
  不多时,到妙岩宫前。那宫门内立着一个穿霓帔的仙童,忽见大圣。即入宫报道。“爷爷,外面是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来了。”天尊听得,即唤侍卫众仙迎至宫中。只见天尊高坐九色莲花座上,百亿瑞光之中,见了行者,下座相见。行者朝上施礼,天尊答礼道:“大圣,这几年不见,前闻得你弃道归佛,保唐僧西天取经,想是功行完了。”行者道:“功行未完,却也将近。但如今行到竹节山九曲盘桓洞,受一个九头狮之害。问及本山土地,知天尊是他主人,特来奉请收降伏他去。”
  天尊闻言,即令仙将到狮子房唤出狮奴来问。那狮奴熟睡,被众将推醒,揪至中厅来见。天尊问道:“狮兽何在?”那狮奴垂泪叩头,只叫饶命。天尊道:“孙大圣在此,且不打你。你快说,为何不谨,走了九头狮子?”狮奴道:“爷爷,我前日在大于甘露殿中见一瓶酒,偷去吃了,不觉沉醉睡着,失于控锁,是以走了。”天尊道:“那酒是太上老君送的,唤做‘轮回琼液’。你吃了,该醉三日不醒。那狮兽今走几日了?”大圣道:“据土地说,他前年下降,到今二三年矣。”天尊笑道:“是了!是了!天宫里一日,在凡世就是一年。”叫狮奴:“且起来,饶你死罪,跟我与大圣下方去收他来。”
  天尊遂与大圣带了狮奴,驾云径至竹节山。只见那揭谛、丁甲、本山土地都来跪接。行者道:“汝等护祐,可曾伤着我师?”众神道:“妖精着了恼,睡了,更不曾动甚捶楚。”天尊道:“我那元圣儿,也是一个久修得道的真灵,他叫一声,上通三界,下彻九泉,等闲也便不伤生。孙大圣,你去他门首索战,引他出来,我好收之。”
  行者即掣棒跳近洞口,高骂道:“泼妖精!还我人来!”连叫数声,无人作答应。行者恼起来,轮铁棒往内打进,口中不住的喊骂。那老妖方才惊醒,心中大怒,爬起来,喝一声,摇摇头,便张口来衔。行者回头跳出。妖精赶到外边,骂道:“贼猴!那里走!”
  行者立在高崖上笑道;“你还敢这等无礼!你死活也不知哩!这不是你主公在此?”那妖赶到崖前,早被天尊念声咒语,喝道:“元圣儿,我来了!”那妖认得是主人,不敢展挣,四只脚伏于地下,只是磕头。旁边跑过狮奴儿,一把挝住项毛,用拳打够百十,口里骂道:“你这富生!如何偷走!叫我受罪!”那狮兽合口无声,不敢摇动。狮奴儿打得手困,方才住了,即将锦韂安在他身上。天尊骑了,喝声叫走,他就纵身驾起彩云,径转妙岩宫去。
  大圣望空称谢了,却入洞中,解放玉华王父子和师父三众,并搜他洞里物件,消消停停,将众领出门外。八戒就取了若干枯柴,前后堆上,放起火来,把一个九曲盘桓洞,烧做个乌焦破瓦窑。大圣又发放了众神,还叫土地在此镇守。却令八戒、沙僧各各使法,把王父子背驼回州。他搀着唐僧。不多时,到了州城,天色渐晚,当有妃后官员都来接见了,摆上斋筵,共坐同享。长老师徒还在暴纱亭安歇,王子们入宫各寝,一宵无话。
  次日,老王传旨,大开素宴,合府大小官员,—一谢恩。行者又与王子说:“叫屠子来,把那六个活狮杀了,共那黄狮都剥了皮,将肉安排来受用。把一个留在本府内外人用,一个与王府长史等官分用。把五个都剁做一二两重的块子,差校尉散给州城内外军民人等,各吃些须,一则尝尝滋味,二则压压惊恐。”那合州之人,无不瞻仰。又见那铁匠人等造成了三般兵器,行者问道:“各重多少斤两?”铁匠道:“金箍棒有千斤,九齿钯与降妖杖各有八百斤。”行者道:“也罢。”叫请三位王子出来,各人收兵器。老王道:“为此兵器,几乎伤了我父子之命。”小王子道:“幸蒙神师施法,救出我等,却又扫荡妖邪,除了后患,诚所谓太平之远计也!”当时老王父子赏劳了匠作,又至暴纱亭拜谢了师恩。
  三藏又叫大圣等快传武艺,莫误行程。他三人就—一传授。不数日,那三个王子尽皆操演精熟,七十二般解数,无不知之。一则那诸王子心坚,二则亏大圣先投了神力,此所以那千斤之棒,八百斤之钯、杖,俱能举能运。较之初时,自家弄的武艺,真天渊也!有诗为证:


  九灵数合元阳理,四面精通道果知。
  授受心明遗万古,玉华永乐太平时。


  那王子又大开筵宴,取出一大盘金银,报答微情。行者笑道:“快拿过去,我们出家人,要他何用?”八戒在旁道:“金银实不敢受,奈我这件衣服被那些狮精拉破了,但与我们换件衣服,足为爱也。”那王子随取异锦三匹,与三位各做了一件。三人欣然领爱,收拾行装起程。只见那城内城外,无大无小,仅称是罗汉临凡,活佛下界,鼓乐旌旗,盈街塞道,送至许远方回。他四众方找路西去。这一去顿脱群思,潜心正果。才是:


  无虑无思来佛界,一见一意上雷音。


  毕竟不知何时方到灵山,且听下回分解。

 

 

悟元子曰:上二回,一言真师之授道,一言假师之迷人,师之真假判然矣。然求师者,苟不能自己参思,但据师之指点,则师之真假,仍未可辨,而道之邪正,终不可知,如何了得真禅之事?故此回示出“授受归一”之妙,“盗道缠禅”之机,使学者知之真而行之当也。
  如提纲二句,其意幽深,最不易释。悟一子注云:“独思不能盗道,专禅不能静思。盗道之妙,在授受之真,而非师狮;缠禅之妙,在盗道之后,而非静思。若以静思为禅,是以静扰禅,而落于空寂,非真禅也。若以禅参道,是以思弃道,而内无真种,为假道也。九灵亦无由而静,即师狮之妄作,而非授受之真师。然则盗道为静九灵之始基,而缠禅为盗道之止境。”此解亦入其三昧,而后世无有出乎其右者。吾且更有辨焉。
  “师”者,求师也。“狮”者,自思也。“授”者,师授也。“受”者,自得也。道非可以自思而知,必赖其师传授,而后可以用吾心思钻研其妙,心领神会,与师所授,同归于一,此上句之意也。“道”者,天道也。“盗”者,盗机也。“禅”者,真禅也。“缠”者,次序也。禅非可以空禅而得,必有盗道之妙,而后可以循序渐进,次第有准,由勉抵安,入于真禅,九灵自静,此下句之意也。盖盗道在师授之真,缠禅在心会之妙。静九灵,尤在归一之神,况归一在于能思其所授,静九灵在于能缠其所盗。非师授则心思无益,而不能归一;非缠禅则盗道最难,亦不能静九灵。师,授也;思,受也;盗,道也;缠,禅也。同归于一,而能静九灵矣。
  昔释迦拈花示众,五千退席,迦叶微笑而纳之;至圣一贯之传,及门不知,谁曾子一唯,此即师“师狮接受同归一”之旨。当释迎拈花示众,不仅示于迦叶一人,乃普示于五千人,惟迦叶独得,五千人不知,其能参思其意可知;至圣以一贯呼参,及门皆在其旁,惟曾子独唯,及门不知,其能参思其意亦可知。六祖慧能,既得五祖之传,为恶少所欺,后隐于四会猎人之中,方就大事;薛道光顿悟圆通,自知非那边事,后得杏林之传,还俗了事。此皆“盗道缠禅静九灵”之妙,不然六祖得传,已自返照,隐于四会,作甚事业?道光已经顿悟,后求杏林,还俗了事,又欲何为?此中趣味,非真师传盗道之旨,焉得而知之?篇中包含无穷奥妙,难形纸笔,尽藏于反面中,是在学者细玩其味耳。
  篇首“七狮前后左右护卫,中间一个九头狮子。”七情皆从思起也。“青脸儿怪,执一面锦绣团花宝幢,紧挨着九头狮子。”一有所思,而猜疑成团也。“刁钻古怪,古怪刁钻,打两面红旗。”一经思想,七情俱发,而猜疑斯起,乱思乱想,多猜多疑,不会钻研,古怪百端。“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其为害不浅矣。“群妖齐布《坎》宫之位”,阴盛阳衰,阳陷阴中,滋惑益甚,莫可救止之象。
  “众妖与三僧争持,雪狮猱狮拿去八戒,行者沙僧拿住狻猊、白泽。”此邪正不分,彼此两伤也。“老魔定计,叫诸狮用心拿行者沙僧,自己要暗去拿唐僧、老王父子。”此师心自用,暗思盗道也。“行者情知中计,拔下臂膊毫毛,变千百小行者,拿住五狮。”此小心变化,缠禅也。“倒转走脱了青脸儿,与刁钻古怪,古怪刁钻。”二怪接受不真,不能归一也。“山头忽见青脸儿,行者沙僧赶进万灵竹节山九曲盘桓洞。”缠禅而欲静九灵也。“老妖不见七狮,低头半晌不语,忽然掉下泪来。”九思七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欲静九灵,而不得师心自思也。“九头狮将行者沙僧衔入洞中,叫古怪刁钻,刁钻古怪,青脸儿拿两条绳,着实绑了。”师心自得,已着于相,不能归一也。
  “三小妖执柳棍打行者”,猜疑于蒲柳之姿,非真师传授之道也。“行者本是炼过的身,凭他怎打,略不介意。”运用于法身之上,盗道而欲缠禅也。“老妖叫点起灯来,欲锦云窝略睡睡去。”七情隔去,渐有光明之慧,九灵有可静之机也。“三小妖打行者脑盖,就像敲梆子一般。”真空无碍,所以缠禅也。“夜将深了,却都盹睡。”情去而思止,思止而猜息,缠禅所以归一也。“行者把三个小妖轻轻一压,就压作二个肉团。”猜疑打破,无思无欲,归一而缠禅也。“行者剔亮灯,解放沙僧。”盗道也。“八戒声叫,惊醒老妖。”不能缠禅,未可静九灵也。“老妖取灯来看,见地下血淋淋三块肉饼,把沙僧拿住,见层门损破,情知是行者打破门走了。”稍着于思,便见疑团,得其真禅,疑团尽破矣。然能打破疑团,而不能归一静九灵者何?盖以独思而无师授,缠禅而不能盗道之故。
  “揭谛、丁甲神将押竹节山土地,叫行者问妖精根由,便好处治。”非师授而不能盗道,非盗道而不能静九灵,必有真传,非可自思而得也。“土地说出九灵元圣为九头狮子,须到东极妙岩宫,请他主人来,方可收伏。”此师授之真者。“东极”者,真性所居之地。“妙岩宫”,无欲观妙之处。为灵知之主人,欲伏灵元,非真性出现,莫能为力也。“行者闻言,思想半晌,道:‘东极妙岩宫,是太乙救苦天尊,他座下正是个九头狮子。’”此一经真传,而心中参想,即知太乙为救苦天尊,足以制伏其九灵而无疑,即提纲所谓“师狮接受同归一”也。
  “行者到东天门外,撞见天王,道了来意。天王道:‘那厢因你为人师,所以惹出这一窝狮子来也。’行者道:‘正为此!正为此!”’师心自用,好为人师,即乱其真,自起其妖,于妖无尤。重言“正为此”者,见之真而知之确,授受之真,归一之机括也。“狮奴吃了轮回酒,三日不醒,以致不谨,走了九头狮子。”以见多思皆由狮奴昏昧;狮奴昏昧,皆由误认后天轮回之妄识。三日为天心复见之候,三日而不醒,其昧本已甚,九灵能不乘间作妖乎?
  “元圣儿也是一个久修得道的真灵,叫一声,上通三界,下彻九泉,等闲也便不伤生。”《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中庸》云:“思之弗得,弗措也。”圣贤教人,未尝不教人思,视其思之何如耳。思之正,则能通天彻地,达古通今,极往知来,可以超凡入圣,可以起死回生,希贤希圣而无难;思之不正,则欲生念妄,以假乱真,伤生害命,能使人入轮回而不知,堕地狱而不晓。“等闲也不伤生”,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天尊叫行者去门首索战,引他出来好收。”此盗道缠禅,杀中求生,静九灵之要着。“行者喊骂,老妖惊醒。”此缠禅而盗道,害里生恩,同归一之窍妙。“行者引出妖精,天尊念动咒语,那妖认得主人,伏于地下。”以一御纷,以定治乱,同归一而静九灵矣。“狮奴挝住,骂道:‘畜生,如何偷走,叫我受罪?’狮兽合口无声,不敢摇动,狮奴打的手困,方才住。”师心未可以盗道,缠禅才是静九灵,缠禅即在盗道之中,盗道不在缠禅之外也。然则欲盗道,不可不求师传;欲静九灵,不可不先归一;欲归一,不可不参思所授;欲静九灵,不可不缠禅盗道。是授受即有盗道之真,参思即有缠禅之妙,归一即有静九灵之能。真空不空,不空而空,佛氏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此;老子“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即此;孔门“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大道”即此。岂若后世禅家顽空寂灭之下乘,道门执心着相之孤修,儒士寻章摘句之虚学乎?所谓禅者,不过因玉液还丹言耳,岂真空空一禅之谓欤?
  “天尊骑狮兽径转妙岩,将妖洞烧作破窑。”归一静灵,一灵妙有,法界圆通,更何有邪思妄想之足累耶?“众人回了玉华州,长老师徒仍歇暴纱亭。”总以示大道尊贵,不容粗率轻薄慢视耳。“将六个活狮杀了,黄狮剥了皮,剁作肉块,给散王府内外、州城军民人等,一则尝尝滋味,二则压压惊恐。”此仙翁借行者之口,现身说法,骂尽天下后世假道学之徒,邪学乱正,误人性命,即剥皮剁肉死有余辜,使大众尝尝滋味,压压惊恐。以此为例,不容师心自造,邪思妄想,欺世迷人,速当各惜性命,诚求真师,诀破大道消息,勤修暗炼也。
  “三件兵器,金箍棒重一千斤,钉钯禅杖各八百斤。”一干者,抱一也。两个八百,二八一斤,中之义,守中也。以见玉液还丹,乃守中抱一之学,丹经所谓“以道全形”者是。提纲“盗道”,即用道也;“缠禅静九灵”,即全形也。观之小王子对行者道:“幸蒙神师施法,救出我等,却又扫荡妖邪,除了后患,诚所谓太平之远计。”非以道全形而何?学者若误认盗道即是大丹妙旨,便是篇首七狮卫住九头狮子,而非授受之真矣。可知了得玉液还丹,犹有金液大丹在,虽足以度人,亦不可因度人而误自己大事。此三藏叫行者,快传武艺,莫误行程也。
  “三人—一传授,三小王子皆精熟解数,较之初时自家弄得武艺,真天渊也。”言成仙事业,不但金液大丹人所难知,即玉液还丹,人亦难晓。若能知玉液还丹,则把柄在我,随手运用,已足以来去无碍,动静如一,是岂无师者所得能乎?“真天渊”一句,不上高山,不见平地,得其真而假者低矣。
  诗云:“九灵数合元阳理,四面精通道果知。”言灵知之思,亦能会合元阳,若用之得当,致知格物,穷理尽性至命,通微达妙,可以知道也。“授受心明遗万古,玉华永乐太平时。”言人之错用其灵元者,皆因不得授受之真,如得接受之真,则心明性现,一灵妙有,法界圆通,绍前启后,可以不误后学,而法范亦足遗万古矣。修行者,若了得玉液还丹,是已顿脱群思,潜心正果,了性之终,即是修命之始,过此到彼,大道有望。故结云:“无虑无思来佛界,一心一意上雷音。”
  诗曰:
  狂言乱语不能欺,似是而非细辨之。
  授受如真直下悟,缠禅盗道脱群思。

 

 

上一回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