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原著欣赏

戏曲影视

全国学会

历届会议

续书种种

作者研究

学者介绍

论文索引

专著介绍

版本研究

热门话题

珍奇收藏

民间故事

连 环 画

儿童乐园

留 言 处

名城淮安

专家论坛

研 究 会

 02-8-29 15:45

上一篇 下一篇

西游记宫

书         库

论《西游记》及其他(节录)

 

关于孙悟空“国籍”问题的辨析

  古典浪漫主义名著《西游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神话英雄孙悟空。这位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神话英雄,他的“国籍”问题几十年来一在众说纷纭。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开始争论,直至今天仍在争论中。有的研究者说他不是“国货”,而是从印度传来的“进口货”,因此在他身上贴上“印度品”的商标,说他是印度神猴在中国的“化身”;另一种意见则反对“进口论”的观点,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继承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是在我们民族肥沃土壤上创造出来的光辉典型。
  “进口论”的发明者,以胡适为代表。早在1923年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就提出孙悟空不是“国货”,乃是从印度传来的“进口货”。这种“进口论”提出不久,当即遭到鲁迅先生的批驳。在此之后,“进口论”,反“进口”说,间或有之。全国解放以后,“进口”说还渐沉寂,但从197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印度舞蹈团访华,“进口”说又开始活跃起来。“进口论”的重新提起,虽无新的材料可据,但调子却越来越高,观点更加坚定,甚至有点无视反对者的意见了。有的说“根据文学史的材料看,我们这位猴王,不是先从中国去印度,倒是万里迢迢,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 有的则说得更明确:“中国著名的长篇小说《西游记》里那个神猴孙悟空,据我看,就是哈奴曼(按:即印度史诗《罗摩延那》里的猴王)在中国的化身。” 有的同志则把“进口论”说成“我国学首们的倾向”性意见。好象我国的学术界的学者们,只此一种“倾向”、没有其他倾向似的!其实并非如此。胡适的“进口论”发表不久,鲁迅先生就据理反驳。他说:“我以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按:禹治洪水时,降伏的淮河水怪。唐代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古岳渎经》曾写到它)。但北大教授胡适之先生则以为是由印度传来的;俄国人钢和泰教授也曾说印度也有这样的故事。可是由我看去;1.作《西游记》的人,并未看过佛经;2.中国所译的印度经论中,没有和这相类的话; 3. 作者——吴承恩——熟于唐人小说,《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的彭响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还以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但胡适之先生仿佛并以为李公佐就受了印度传说的影响,这是现在所不能然否的话。” 之后,冯沅君、吴晓铃等同志,北京大学《中国小说史稿》等书,对“进口论”都据理驳斥。梵语文学研究专家金克木先生在地的《梵语文学》中全面地批驳了“进口论”的观点。他说:“我国有人以为这个神猴和《西游记》的孙悟空有什么关联。这只是揣测,并无证据。两个神猴的形象是不同的,而且汉译佛经中没有提到这个神猴和他的大闹魔宫,加以史诗这一段闹宫又是晚出成份,所以两个神猴故事还不能证明有什么关系。”并说:“《罗摩延那》至今还没有译成我国语言。”诸此等等,把“进口论”说成“我国学者们的倾向”,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近年来“进口论”重新提起后,学术界的同志们议论纷纷,持不同意见者颇为少,决不存在只有“进口论”一说的“倾向”。
  “进口论”者所持的论据,归纳起有三个方面:“可疑”、“相似”、“考查背景”。
  “可疑”说的代表论者是胡适。他在《西游记考证》中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来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郑振铎先生亦曾从此说。他说:“孙悟空的本身似便是印度猴中之强的哈奴曼的化身”。但他同时又声明说:“什么时候哈奴曼的事迹输入中国而变成孙悟空,我不能确知。”
  其二为“相似”说。顾子欣同志在《孙悟空与印度史诗》一文中曾经这样说:“这位猴王与孙大圣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二者都嫉恶如仇,且神通广大。苏格里瓦(按:别印度猴王)勇猛无敌,就象孙悟空舞起金箍棒来谁也不能抵挡一样。”季羡林先生也很强调中国神猴孙悟空是印度神猴“哈奴曼在中国的化身”,他说,“尽管有人否定这一点,但是他那种随意变形的广大神通,汉译佛经里可以找到,在《罗摩延那》里同样可以找到,难道这果然能够是偶然巧合吗?巧合到这种程度的事情在世界上是难以找到的。”胡适不仅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哈奴曼相近,甚至说《取经诗话》里的孙行者,也“与哈奴曼很相近”。郑振铎先生也说“哈奴曼与孙悟空相类”。
  第三是“考查背景”。胡适曾经这样揣测:“中国同印度有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上的密切交通,印度人来中国的不计其数,这样一桩伟大的哈奴曼故事,是不会不传到中国来的。所以我假定哈奴曼是孙行者的根本。”顾子欣同志说:“查考猴王的历史背景,原来与印度的一部史诗《腊玛延那》(按:《腊玛延那》、《拉麻传》、《罗摩延那》、《罗摩传》、《罗摩延书》等,为不同译名)有关。”为什么呢?因为“中印都是文明古国,两国在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可以追溯很远。”所以,“《西游记》作者,在创造孙悟空形象时,很可能受到这部史诗的启发。”并且说,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考证,不但孙悟空与印度猴王有缘,就连猪八戒也同印度神话史诗有关。”如果据此推理,取经四众中的沙和尚,甚至连白龙马,也可能来自印度了。幸亏那位老师傅唐僧(陈玄奘),历史上实有其人,《旧唐书》有传。不然的活,他也要和徒弟们一起,说成“进口货”、“仿造”品,判为印度“国籍”了!
  从“进口论”者所持的论据看,无论是“可疑”说,“相似”说,还是用“考查背景”的办法,都没有找到把孙悟空定为印度“国籍”的根据。胡适的“疑心”,仅仅是大胆的“假设”,没有给小心求证找到依据,郑振铎先生则有言在先,对于“进口论”的根据尚“不能确知”。季羡林先生虽然说得十分肯定,认为孙悟空就是哈奴曼在中国的“化身”。但又说,印度史诗《罗摩延那》,“一直到今天,除了个别节译英文译本以外,没有直接从梵文译过来的”。既然至今尚未译成汉语,远在明代的吴承恩,就更无法结识印度神猴哈奴曼了!吴承恩既然无法与哈奴曼结缘,那么他在创作《西游记》、塑造孙悟空形象时,也就无法受到“启发”.进行“仿造”了!
  从以下四个方面可以说明,孙悟空的“国籍”不是印度,他与哈奴曼没有什么关联:1.汉译佛经里连哈奴曼的名字都没有提到;2. 《罗摩延那》至今没有译成我国语言;3.玄奘取经回国后记载了那么多的奇闻异事,就是没有记载“伟大的哈奴曼”故事,证明玄奘没有把他带回我国来;4.吴承恩在他的作品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哈奴曼。从以上材料证明哈奴曼并没有“万里迢迢”从印度传到中国来。虽然中印有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交往,“印度人来中国的不计其数”,“两国在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可以追溯很远”,但究竟是什么时候、什么人把哈奴曼输送到中国,或带回到中国来的,“进口论”者直至今天也没有找到可寻之迹,而只靠揣测、疑心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孙悟空与哈奴曼有某些“相似”特征,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也不是“世界上难以找到”的“巧合”。中国的孙悟空闹过天宫,欧洲弥尔敦笔下的撒旦不是也闹过天宫吗?希腊古代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的苦难,曾经从天上盗火给人间;中国古代神话中治水英雄禹的父亲鲧,为拯救受洪水灾害的人民,也曾经不待帝命,从天上盗“息壤”堵挡洪水,两位英雄又都受到上帝的残刑处治(应该说鲧与普罗米修斯都是失败的英雄)。这两位失败的英雄都称得上“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洁者和殉道者”。我们说孙悟空与撒旦,鲧与普罗米修斯,几位神话英雄,谁受谁的启发和影响,谁作为谁的化身,谁向谁“进口”的呢?难道他们之间没有“相似”、“相近”之处吗?他们的“国籍”又当如何评定呢?这些“巧合”的情节并非是“世界上难以找到”的。还有中国有善于审理案件的包拯,犹太的所罗门王也善于断案,两个最精明、又细致的断案者都曾经审理过两妇争一子的案件,案情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可是这不能说谁是谁的“仿造”品,而都是自己国家民族的“特产”。孙悟空与哈奴曼也应作如是观。正象各古老民族交通互相隔绝,互不来往,但都能制造出狩猎武器、生产工具,如石刀、石斧、钢刀、铜枪一样。我们说哈奴曼与孙悟空,两个神猴也是天各一方的。他们如参天的大树,各自植根在自己民族的土壤之中。鲁迅、冯沅君、北京大学《中国小说史稿》等都强调吴承恩在塑造孙悟空时,是继承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是我们民族的乳汁把他哺育成人的;这是很有道理的。
  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它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长篇小说《西游记》也不例外。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文学传统,可以看到孙悟空的某些影子:
  一是“石中生人”的神话故事。孙悟空的出生是非常奇特的。他并非父母的精血孕育而成,乃是个“天产石猴”。关于石破生人的故事,早在我国西汉初年成书的《淮南子》中,就有治水英雄禹的儿子启是从仙石中产生出来的记载。《山海经》、《淮南子》等神话集,在明代并不难得到,自幼喜好“奇闻”、爱读“野言稗史”的吴承恩,一定会广读博览,从中吸取营养的。难道他创作《西游记》、塑造孙悟空形象时,不受到启发和影响吗?可见孙悟空的出世,是从仙石产英雄的神话而来的,与哈奴曼没有什么瓜葛。
  二是“形若猿猴”的外貌。哈奴曼与孙悟空都有猿猴的外部特征,孙悟空又是后来出生,所以“进口论”者把孙悟空定为哈奴曼的“仿造”品。但是有关“形若猿猴”的神话故事,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是非常之多的。不一定到印度找个神猴作为化身再创造出来,上古神话中大禹治水时所降伏的淮河水怪无支祁,其外部特征就是“形若猿猴”,两眼闪闪发金光,善应对言语。其本领也非同一般,能“惊风走雷”,“辨江淮之深浅”。这个无支祁的故事,正是流传在吴承恩的家乡一带,为吴承恩所熟知。吴承恩借鉴是非常容易的。鲁迅、冯沅君,吴晓铃、北大《中国小说史稿》等,都很强调这个借鉴。再有《国语》韦注中,有一个一只足的野兽称为夔,就是“人面猴身,能言”。这都是比较早的传说。
  “形若猿猴”的艺术形象,到了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果说上古神话中还仅仅是“形若猿猴”的外部特征的话,那么到了唐传奇以后,已经有了人的性情了。唐传奇中的《补江总白猿传》和宋话本中的《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这个猿猴已经成了“精”,并已经开始过人的生活。《取经诗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中的猴行者、齐天大圣,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神话英雄的雏型。
  三是“与帝争位”的战斗精神。孙悟空的不畏强权,勇于反抗的战斗性格,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也是一脉相通的。在我国古代神话英雄中,就有敢干“与帝争位”的刑天,刑天因为不甘愿受天帝的统治,而进行反抗,失败后被天帝砍去了脑袋。但他仍不屈服,“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戈以舞”。晋代大诗人陶潜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的著名诗句,来赞美刑天永不屈服的战斗精神。《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中的孙行者,已经要求与天齐名,自称为齐天大圣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反抗精神,那种与天兵恶斗失败后,刀砍剑穿不能伤其身,火烧雷击不能致其死的顽强意志,难道不是吴承恩从我国浪漫主义传统中吸取来的营养吗?
  吴承恩是继承革新的神工妙手,他把传统中粗糙的、简单的内容,加工提高,点铁成金,塑造出一个完整的浪漫主义典型,一个活跃古今的神话英雄!
  孙悟空是我们民族的骄子,是在我们民族肥沃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是我们民族的阳光雨露滋润而成的。在这个神话英雄身上体现着我们民族的风格、气派和战斗精神。他是我们民族“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美好品质的结晶,是几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神话英雄!

——————————————————

          
  ① 顾子欣:《孙悟空与印度史诗》,载1978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② 季羡林:《印度史诗“罗摩延那”》,载《世界文学》1978年第2期。
  ③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④ 郑振铎:《西游记的演化》。
  ⑤ 马克思语,见《哲学译丛》1957年第z期第2页。
  ⑥ 陶潜:《读山海经》。

  

02-8-29 15:45  

上一篇 下一篇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电话:0517-5915467

E-mail:xyjg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