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原著欣赏

戏曲影视

全国学会

历届会议

续书种种

作者研究

学者介绍

论文索引

专著介绍

版本研究

热门话题

珍奇收藏

民间故事

连 环 画

儿童乐园

留 言 处

名城淮安

专家论坛

研 究 会

 

 

 

花果山·水帘洞探源

 

读过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该书主人公孙悟空的出生地在“大海海中”的花果山,生长在“福地洞天”的水帘洞。由于孙悟空有着大闹天宫的宏伟壮举,有着西天取经闯过八十一次劫难的奇妙故事,以及先叛逆后皈依被封为斗战胜佛的绝大荣耀,因此,在近代各类艺术载体与新闻媒介的极力渲染下,做为孕生了天生圣人的花果山·水帘洞,也随之声誉鹊起,身价百倍了。

花果山,字面理解就是有许多奇花异果的山峦。而清·学者张书绅则认为:“一部西游记, 以东字起,西字终,始于万花店,结于婆罗密,此所以为花果山。”水帘洞则是:“心本清明 之物,原是一池水,故曰水帘洞。洞天福地,以见此中所得者全美也”(见张书绅《西游记总评 》)。他认为花、果及水帘洞是写虚,因创作需要而假定的。这也是一种解释方式,但不确切。事实上,吴承恩确实用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写了有龙飞凤舞的灵异,但大部分却是用了人间的实境。如锦鸡、寿鹿、玄鹤、青松、翠柏等。花果山·水帘洞在概念上实际是一回事儿,即花果山中的水帘洞。故在记载中,常以水帘洞代之。如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四载:“水帘洞,在秭归县西二里,有水自龙山而下,挂崖如帘。”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 卷二二云:“华山白石仙人洞,上有瀑布,飞流直下三千余丈,状如垂帘,故又称水帘洞。 ”此类记载在一些地方志中很广泛,但有水帘而无洞者又占绝大多数。近年来,一些有心人对国内的名山大川做了权威性的调研,筛选、排列出了连云港云台山等十处花果山、水帘洞,而千里淮河的源头桐柏山的花果山·水帘洞也有幸金榜及第(见马卉欣同志主编的《神州天地人》第一期)。

经调研、考证,淮源的花果山·水帘洞与优秀的神魔小说《西游记》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特别是小说的主人公孙悟空,与淮源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但多年来,云台山中的花果山也被称之与《西游记》有关;我们不妨分别探讨一下云台山和淮源的花果山·水帘洞。

 

一、云台山的花果山之辩证

 

多年来,就《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究竟在何处,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呼声 较高的当属连云港市的云台山了。夏兴仁同志在《〈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在哪里?》一文中认为:“要以古海州(今连云港市)云台山里的花果山较为可信。”论据有四:一是吴承恩的家乡山阳县,在明时与海州同属淮安府,吴承恩经常到家乡不远的东海胜境访友游山当是平常的事。二是在《西游记》出版前,有个叫唐伯元的人曾作文描述过青峰顶,再经吴承恩的艺术描述,便成了花果山福地了。三是水帘洞在明代有朱世臣赋过诗(但没有注明此人是何年代作诗,是否晚于吴承恩,而其诗并非直咏水帘洞)。四是孙悟空对巡海夜叉说:“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此外,夏文中还写道:“书中第九回描 述唐僧家世时,把唐僧父亲陈光蕊安排成海州人氏,就更说明了吴承恩不但经常来海州,而且对海州一带有关唐僧取经、唐僧家世等民间传说也很熟悉。”

章培恒先生在《再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中说:“据日本学者研究,《西游记》中许多地名在何乔远的《闽书》中都有,与其说是受淮安水帘洞的影响,实不如说其受福 建的这一系列地名的影响。”谢巍先生则在《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再研究》一文中说:“云台山上某些景物,是在《西游记》盛行以后,甚至是近代人加以题称或附会的,并不是吴承恩在嘉靖十六年十月初去云台山时已有此等名称。”此说是很有见地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此花果山在明末尚称青峰顶,证实了花果山之名确是后人加以题称的。二是据夏文说:“山上的猴石、八戒石、唐僧崖、神针石、沙僧石相继被发现修茸为唐僧师徒”,是不可信的。姑按 《西游记》所述,唐僧西游取经,决不是东游,他没有到过出生孙悟空的花果山,何来的唐僧石?而猪八戒和沙僧仅各去一次(请悟空出山降妖),又匆匆离去,以后再也没到过花果山;又怎会被这儿的岁月化做石像?再等到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才被发现修葺?这和国内其它一些旅游区相继发现了猴石、唐僧石、八戒石一样无稽。三是连云港的地方志中并没有记载何时因何由开始有花果山及水帘洞的说法。四是该花果山上有处颇负盛名的郁石观石刻,志书称为:“东海云台第一胜境。”山上有唐隶、宋篆等许多珍贵的碑文,有《祖无择三言诗勒》等;却无名扬四海的花果山与水帘洞的有关铭文,而此碑林是第一胜境,那么花果山又是第几胜景?就夏文中例举的证据而论,经考证,全为主观臆断。(一)吴仅在嘉靖十六年十月初去过一次云台山,是为写《禹鼎记》而去观察景物的,并非是经常去访友游山,他年轻时(约35岁)游此山与暮年时写《西游记》并无必然的关连(见谢巍《百回本〈西游记〉》再研究):“……可以考知《禹鼎记》是写于嘉靖十六年十月至十一月间”)。(二)夏文二、三条证,仅说在明代后期有人写了青峰顶和有关水帘洞的诗文,当时并无花果·山水帘洞的称谓,硬与 《西游记》挂靠太嫌牵强了。孰不知南宋时的《西游记诗话》中已出现了猴行者居住的花果山·水帘洞。(三)与老龙王紧邻一说,也不可靠,因为,《西游记》原文中说:“海中有一名山,唤作花果山。”历来文人们臆造的仙山,除万仙之祖西王母居住的昆仑山外,其它大都 选择在海洋中。《山海经·海内北经》云:“蓬莱山在海中。”《十洲记》云:“缝邱、蓬莱山是也。在东海之东岸,周回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唯飞仙能到其处耳。”而吴承恩描写的花果山,亦注明在“大海海中” ,而不是在海洲的海岸上。说老龙王的紧邻,是讲均在海中相邻而居,而非海中与岸上相邻。(四)第九回唐僧身世一说,更是无稽之谈。因为吴承恩根本没有写过唐僧身世这一回,百回本中的第九回,即“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儿复仇报本”是清初汪澹漪作《西游证道书》时才加上去的。一九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西游记》时,把第九回剔出来作为附录。所以,夏文中云台山里的花果山水帘洞较为可信一说,其实并不可信。

据调研,云台山中的花果山无论是其自然景观,还是与《西游记》中描述的吻合程度,都远远逊色于豫南桐柏山中的花果山·水帘洞。

 

二、与云台山大相径庭的淮源花果山

 

桐柏山是淮河的源头,故常以淮源代称之。淮源的花果山位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又名玉女峰,海拔1140米)的东毗邻。主峰为东旭峰,海拔约900米。山势雄奇壮丽,可谓高峰峻极,大势峥嵘。原始森林中,常有虎豹徜徉;奇花异果间,时见白鹤曼舞。有此起彼伏的麋鹿、野羊、锦鸡等嘉禽瑞兽;还有维肖维妙卧佛岭,龙凤岩、凤尾岩、麒麟崖等奇岭妙石。东汉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及唐诗人骆宾王、李白、宋之问、钱起,还有宋代蔡襄、苏轼、白玉蟾及金、元、明、清的元好问、张小山、唐寅、李贤、杜芳美、朱鳞等近千名诗词名家及达官闻人为此山美景赞唱不绝。李白在《登太白顶访元丹丘》一诗中云: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

卷崖渺难涉,白日勿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寂寞无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乘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遂造幽谷间,始知静在闻。

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此山还是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从春至冬,都浸沉在繁花似锦的馥阵中,沸腾在采摘累累硕果的欢笑中。仅以桃子为例,春有樱桃,夏有猕猴桃及五月红、六月白桃,秋有大毛桃、核桃 ,冬有冬桃。冬桃是味道非常鲜美又极为罕见的野生品种,俗称仙桃。加上硕大的杏、李、大板栗,磨盘柿等,确实达到了四季花盛开,常年有奇葩的境界。另有百余种山鸟在尽情婉啭,有六百多种草药在繁荣昌盛(见《白云山志》)。

水濂洞,与花果山近在咫尺,实际上也可划入花果山的范畴。《河南省古今地名词典》记载 :“水帘洞在桐柏县城西5公里,太白顶自然保护区内,东旭峰北侧山腰绝壁中,系断层所至。通天河水从洞口上方绝壁顶端飞流直下成瀑,状如珠帘垂挂,故名。洞口面北,距地高约 20米,循洞右山脚踏石阶曲径,蜿蜓而上可入洞。洞口边缘麻石护栏上有福地洞天、水帘挂雪石刻两块。洞深4米,宽13米,高5米,内有泥神、石猕猴各一尊。水帘四季长悬,高30 米,宽24米,随寒暑易节而水量各异。隆冬虽白雪皑皑,仍烟云缭绕,水滴冰融;盛夏虽赤日炎炎,仍寒气袭人,银浪跃腾。帘坠涧成渊,称浴龙潭。水溢成溪,名梅花溪,潺潺东流 ,过县城北去入淮。”这是桐柏山水帘洞外貌的粗犷写照。事实上,水帘洞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从传说及资料反映,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的鬼谷子王禅(曾在此处修真,另有鬼谷子洞一处)。千余年来,这里一直是道家的著名道场,被列为第 四十一福地。为桐柏山周边千里范围内的道教中心,名谓“老君堂”(供奉太上老君)。洞左边石壁上刻有“洞天”二 字,据考,以前右边有“福地”的隶刻。洞内原有石床、石椅、石桌等石皿;八十年代初仍 存。清·桐柏知县李士模题有水帘洞楹联:“檐前珠幕晴飞雨,洞里石床暑亦秋”为证。后在扩洞时,刻字和石床被毁,现仅存石桌、石凳等。明·田时中的《水帘洞》云:

 

“未到淮源处,疑从天上流。

晴光含雨脚,银浪泻山头。

路绝山为壁,天低石与俦。

山岩衔夕照,怪石咽清流。

披棒寻鸟迹,门石越岑楼。

鹿犊因人语,寒云伴酒瓯。

檐前飞野鸟,洞里住青牛。

岁岁山花放,逢春我更游。

 

诗中的“洞里住青牛”,借老子的青牛指水帘洞是道家修真之地。这里用瀑布、山花、鹿犊、飞鸟、酒瓯等物意,把淮源水帘洞刻划为神仙的境界,可谓一幅美妙的工笔画。

上面简介的淮源花果山,为什么说比云台花果山大相径庭呢?我们不妨粗略地比较一下。

(一)山势落差与《西游记》原著比:云台山的主峰为玉女峰,海拔625米,是江苏省的最高峰。山上的另一高峰三元宫为海拔400米左右。而由青峰顶更名的花果山却没有标高,且算接近400米吧。这个高度在山的概念上,只能称之为峰峦的峦或小山,既没有高峰,更谈不上雄奇险峻了;与《西游记》原著中的“高峰排戟,峻壁悬屏”(见五十七回)不可同日而语。而淮源的花果山,海拔900米左右,西接高耸入云的玉女峰,山势磅礴,群峰峥嵘,挽烟 岚吐云流,非常壮观。无论雄、奇、峻、美及其它景观,都接近《西游记》中的花果山。

(二)历史源渊的异差:云台花果山·水帘洞在明清时候尚称为青顶峰、苍梧山。至于何时被更名换姓,其地方志及有关诗、赋、碑文中均无明确记载。以致于目前一些学者对之持否定态度,被考证为近人题称的。而夏兴仁在《〈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在哪里?》一文中也说 过,在吴承恩写《西游记》之前,云台山上的青峰顶就是被唐伯元描述过,后再经吴承恩 的艺术描绘,便成了花果山福地了。这里也承认了在吴承恩时代,花果山仍是青峰顶。而淮源的花果山水帘洞,在传说中,是等同于孙悟空的淮河水神巫支祁的出生地。在《桐柏县志 》中记载:“相传为鬼谷子王禅的修真处。”而最准确的记载是明嘉靖二十七年《重修桐柏山福地水帘洞》碑文:  

 

“观其桐柏县迤西南一胜景,道家第四十一福地,名曰水帘洞。山峰高耸,陡涧深渊,悬岩天生一石洞,洞前垂挂一水帘,涝则如雷吼之声,旱则似甘霖之降。山形卧虎,水势盘龙,洞前二溪双捧。老君堂一座,青松隐藏,翠竹围绕,系先朝应祀古迹,灵潭乃神龙治水处,张三丰真人修炼之所。如至人观礼者,神乃放其霞光。如官民祈祷者,龙乃赐其雨泽,真天地之祥瑞,国家之名山,景物稀奇,风光幽雅,自古以来不计其年。昔于大宋元佑戊辰年(1087),淮安郡守张公,奉旨谒淮渎,诣此祈祷,应赐甘霖,感谢神恩,重修殿宇…… ”

 

至于水帘洞的老君堂建于何时,已难考出,但从大宋元佑年间重修殿宇一语及东汉延熹六年 祭祀淮渎等资料推断,当建于汉代。这里姑按大宋元佑戊辰年计算,至今已近千年,而距吴 承恩著《西游记》时,也早了近五百年,也就是说,最少比云台花果山水帘洞的名谓早了半个世纪。

(三)地名、地貌及主要实境比。云台花果山水帘洞的主要实境有降生孙悟空的女娲石,有其栖息之地的水帘洞,有颇具规模的三元宫建筑群及猴石、八戒石、唐僧石和沙僧石等;而淮源的花果山水帘洞却更为丰富,不但有出生孙悟空(巫支祁)的大园球状仙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帘洞,还有耸入云端的猴峰,千回百转的通天河、寒气逼人的浴龙潭,曲径通幽的盘 龙洞,及堪与白马、少林媲美的禅宗盛地的水濂寺等,不但与《西游记》原著中相同的地名比云台花果山多了许多,而且更为逼真,气势更为弘大。以水帘洞为例;云台的水帘是:“清泉纷挂,洞口崖缝滴水,点点坠落,玉球成帘”(见《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苏兴先生作的《吴承恩小传》引了朱世臣在云台山水帘洞作的诗:“半壁飞泉古今流,水晶宫阙景悠悠。 仙机点断人间巧,织就珠帘不用钩。”其水帘之源是半壁洞中的泉水,并非瀑布。而淮源的水帘是声如奔雷的大瀑布,源流是花果山中常年不涸的通天河。绝非云台山清泉、崖缝滴水的“半壁飞泉”可比。而《西游记》原著中界定为:“潺潺名瀑布”,“千寻雪浪飞”,正与淮源水帘洞的实景相符。淮源的花果山·水帘洞千余年来,一直是道家的第三十六洞天和第四十一福地。山水之壮美 ,与《西游记》描写的仙境相似;而云台花果山既没有这样的荣誉,更没有这样绝佳的景观。

(四)吴诗辩意: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描写花果山的诗文中写道:“上连玉女洗头盆⑸,下接天河分派水。乾坤结秀赛蓬莱,清浊育成真洞府。”云台花果山上确有玉女峰,可应其“上接玉女”说,但下文却无着落;而淮源花果山呢,上有海拔1140米高的玉女峰,下有云遮雾障的通天河,正好是“上连玉女,下接天河,”与原著相符。

(五)时间差:吴承恩确实在嘉靖十六年十月初去过一次云台山,去干什么呢?去观察那里的景物。年仅35岁的吴承恩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去云台山观察景观呢?据谢巍先生考证:吴 承恩在嘉靖十六年八月第四次赴应天乡试,揭榜后中式,却不知乡试录上呈礼部被严嵩、夏言参为违式,并认为“策问祀戎,语多讥讪,”而此科举人全遭除名。他遭此委屈归来后,满怀愤悱便作《禹鼎记》。这里可以证实以下几点:一是去云台山观察过那里的景物,是为了获取《禹鼎记》的写作素材,而不是写《西游记》。因为吴承恩的家乡是大平原,平常没见过山,因创作需要而去观察“山”这个景物;二是《禹鼎记》此书现已失传,刘修业先生考为短篇小说,也有学者考为短篇小说集。此书究竟著述了什么内容呢?却不得详知。但吴承恩在该书的自序中说:“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由此可见,是采用了借寓式的志怪。但到底他志的什么怪呢?我们以为,主要志的就是淮河水怪巫支祁。因为大禹在治水中所做的几件大事:一曰会群神于 会稽山而杀防风氏。二曰逐共工杀妖蛇相柳。三曰得羲皇(伏羲氏)和瑶姬助以治水。四曰降水怪巫支祁。五曰化熊通辕山。大功告成后,又命大章、竖亥步量大地,乃铸造九鼎。吴承恩既作《禹鼎记》,必以此有关。而禹在治水十三年中,唯一的一次治妖就是降服淮水怪巫支祁。另据神话传说,禹在治水成功后,把天下的妖鬼魑魉 均收摄在禹鼎中,以符禁之,致使天下太平。故推测,《禹鼎记》应是记述以上二事,即降怪与摄妖,而降伏巫支祁一事尤甚。因为此时吴承恩的家乡一带,已把僧伽降水母的故事,炒得沸沸扬扬。所以,去云台观察景物与后来写的《西游记》无直接关系。三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在他玄鬓变雪的垂暮之年写定的”(见十六院校编著的《中国文学史》)。据推断,当在他从新野知县卸任以后(嘉靖三十七年),时已接近六十岁了,是谓“绝意仕途,专意著述。”此时距去云台山时已整整二十年了。他在写《禹鼎记》时,约三十五岁左右,可谓风华正茂,但也在自序中说:“转懒转忘,胸中之贮者尽消。独此十数事,磊块尚存。”这是说,他以前几贮满胸中的奇闻趣事,除记得十几件事儿的梗概外,其它都忘却了。而在写《西游记》时已经是垂暮之年了,他在年轻时尚且“转懒转忘”,此时对云台山的景物能记几何?所以,吴为写《西游记》常去云台山考察景物之说是无法立足的。

(六)孙悟空出生说:近代至目前,国内外的《西游记》研究者们,大都考证出淮涡水神巫 支祁是孙悟空的原型人物。做为千古第一奇妖的淮涡水神巫支祁,既有《山海经》等许多古籍的认可,又有民间的大量传颂与祀奉,中国神话学会会长袁珂先生在《西游记散论》中引证说:“《古岳渎经》中的巫支祁,由于形象塑造成功,在民间发生了很大影响,人民信之敬之,甚至为他们立祠造像。”说 明巫支祁早已为百姓们认可和祀奉。目前在淮源和淮泗地区以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都有大量的巫氏神话传说,特别是巫支祁出生地淮源的花果山·水帘洞。既然学术界已认定巫氏是孙悟空的原型,那么就只能有巫支祁的出生说,而没有了孙悟空出生说。云台花果山的女娲石被称为孙的出生处,应是不攻自破了。并且,当地并没有孙悟空如何出生、如何 学艺及后来大闹天宫的史证和民间传说,而淮源却拥有巫支祁率十万妖魅在玉女峰下与大禹 的十万天兵天将,进行了空前绝后的战争等许多有关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故事等(详见《巫支祁神话与西游记》)。

综上所述,淮源的花果山·水帘洞,无论从其壮美度、历史源渊、地名地貌等,都与《西游记》原著高度相同,而云台山的花果山水帘洞是站不住脚的。

 

三、《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究竟在何处?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花果山着墨较少,说山上“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山的“正顶上有一块仙石。”

水帘洞的描写更为简单:“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潺潺名瀑布,真似挂帘帷。”而实物更简单:水帘后边有洞,洞内有石碗、石盆、石灶、石床等;石碣上镌有“花果山福地,水帘 洞洞天。”上述白描中,有“龙凤、麒麟”诸灵异,只是依据民间是传说而杜撰的;其余诸景均为世上所有,特别是在国内众多的花果山·水帘洞中,应是司空见惯的。但真正与原著诸景相近或雷同者,却是凤毛麟角了。而桐柏山的花果山·水帘洞,大多实境实物和地名都与原著有惊人的相似。除前文的简述外,并且比“多”出了许多壮美的景观。这里扼要简介一下这些与《西游记》颇有关联的名胜:

浴龙潭:南出水帘寺,跨过梅花溪。夏秋时节,瀑布自通天河奔涌而泻,形如横空匹练,声若惊蛰迅雷;艳阳斜照,彩虹顿起,上挂崖顶,下抵龙潭;而潭水激荡如鼓,雪浪翻飞,霰粉漫漫,冰寒凛人,游客莫敢进潭沐浴。冬末春初,潭水封冻如石,而峰头淅淅碎瀑泻落后 即被冻凝,昼琢夜雕,竟筑起一个晶莹亮丽的奇特世界:浴龙潭成了一个偌大的白玉盆,栽种着风情万种的玉树琼花,直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节,这些奇景才化为春水东去。此潭南壁间有深不可测的鸟洞,常见有超常的大蝙蝠,还有一种叫声很恐怖的黑色怪鸟穿瀑出入,平添几分神秘的气氛。为什么此潭叫浴龙潭呢?传说是猴王在这里洗澡时就变成了龙,所以称浴龙潭、也称浴猴潭。这与原著中“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而发现水帘洞,真是丝丝入扣。

盘龙洞:在浴龙潭的东壁石隙间,十分隐蔽,游人很难发现。原为僧人贮藏珍物之地。上有天洞可至半山。据说,群猴们在潭中洗浴后从此洞潜至猴山,人莫知之。也有传说,此洞是藏龙之所。

水帘洞内幽景:游人绕曲径、倚绝壁可进入水帘洞内,不必像猴子那样“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口。”洞嵌在石壁中腰,高距浴龙潭约二十余米。瀑布掩洞口而下,恰似珠幕晶帘。内有 些许石隙,溢出涓泉,汇入猴王座前的石钵中,晶澈清冽,四时不涸。洞中有石雕猴王坐像 及石床、石桌、石凳等物。游人大都把猴王当作吉祥之神,纷纷与之合影留念。游人面对“ 寻幽何须蓬莱处,天开仙境在此间”的境界,不由人“尘氛顿涤,俗虑冰消。”

猴山:县志又称猴峰。沿水濂寺后的石阶向西南山顶攀援而上,经矮岩(檐)下的低头石,攀上老虎嘴边的铁索链,迎面一座突兀而立的山峰,峰顶有一块数丈方围的平石,中有裂隙 ,内生奇树,盘根错节,树若弯月,枝如虬龙。游人倚枝俯瞰,峭壁下白云缭绕,深不可测 ,使人目眩头晕,惊心动魄。相传在这偌大的平台上,旧时群猴云集嬉戏,猴王居中而座,把采集的各类山果、黄精、茯苓等摆开,由猴王分派而食。尔后下到东侧的通天河去洗浴,雷雨天就到水帘洞里去躲避。由于人为的破坏,桐柏山水帘洞的猴山上,曾一度不见猴踪了。近十几年来,又经常发现了行踪不定的猕猴在莽林中出没。

通天河:在猴山东南侧,是一条常年不涸溪流。蜿蜓于群山峻岭中,长约二十余里。河中怪石林立,两侧危壁断崖,多奇异的洞穴。此河在莽林浓郁的掩映中,人迹罕至。古人见其云雾横锁,不可探源,故名通天河。此河景色奇幽,植被原始,俊鸟珍兽徜徉,奇葩异果繁多,是水帘瀑布的源流。但却受雨量所制约,致使水帘洞瀑布:“雨则洪涛奔吼,大似银河倒泻,响震山谷;晴则飞瀑万缕,状似霏粒喷珠,帘幕低垂”(《白云山志》)。事实上,有性格才为真实,有变化才能写意。通天河为水帘洞维系着千古盛名,功不可没。

水帘寺:位于水帘洞北,仅隔咫尺之遥的梅花溪。原为道教的老君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方易为佛寺。“建有琳宫梵宇不下数十间,蔚为豫南一大道刹,堪与白马、少林媲美” (《 白云山志》)。目前,水帘洞的出山口处,已建成周围近十平方公里的水库,沐浴着云海的水帘洞与水帘寺,又挽着碧波荡漾的“东海”,使花果山·水帘洞景区进入了更加亮丽的境界。全国佛教四十五世禅宗祖师释印恭咏《水帘寺》曰:“扶拦拾级上,凭虚一经悬,险峰生恒松,绝壁挂飞泉。钟声彻谷响,飞楼接云天。”等。

综上所述,桐柏县的花果山·水帘洞无论从任何角度去看,都要比《西游记》所描写的原景 要生动的多,内蕴也丰富的多,而且二者确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所能诠释的。

至于说《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究竟在什么地方?笔者以为,这个议题,也许应该像诸葛亮躬耕地的南阳、襄阳之争一样,在长期争论与挖掘中,此矿只能越探越丰富,越精彩。因为书中这个花果山,在南宋时刊行的《西游记诗话》中已经出现,在金、元、明的戏剧舞台上,成了闻名避迩的仙山异境,而在通俗小说《西游记平话》中,已正式成为美猴王孙悟空的发迹之地了。所以,明代后期朱鼎臣的十卷本《西游释厄传》、吴承恩的百回本《西游记》和杨致和的四十回本《西游记传》中所刻划的花果山·水帘洞,其实都是沿袭与发展而已!只因其祖本《诗话》和《平话》的作者佚名,故无法考知他们是何方神圣及如何启用或杜撰了这个仙境。然而,用抽丝剥茧式的发掘,还是可窥端倪的。

在目前已发现的所有涉及取经故事的文本、院本中,无论是著述的文采、笔法、人物形象及艺术成就,都远逊于吴承恩的百回本,吴是集大成者。他不但对各文本、院本点石成金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依据自己“佞人远,古道还”的政治主张和浪漫主义的文学观,以“寓戒鉴”的创作方式,把现实生活中许多假恶丑的社会现象,无所顾忌地暴露出来,使神话与现实水乳交融。游国恩先生曾结论性地指出:“……《西游记》的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无一事不奇,无一事不真”(《中国文学史》)。最关健之处,就在“无一事不奇,无一事不真。”奇,是作者把所能搜集到的各类文、院本及神话传说(特别是巫支祁神话),都放在他独特的神奇的八卦炉里,经艰苦的锤炼,冶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孙大圣和一部奇妙绝伦的《西游记》。真,即著作内容的真实性。明代著名学者·睡乡居士在《二刻拍案惊奇》序中说:“《西游 》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其一言一事,遂暗中摹索,亦知其出自何人,则正以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这里明确指出, 其每一言,每一事皆有所依。那么,花果山·水帘洞依的是什么呢?应该是依据于《诗话》和《平话》,但并不是简单地承袭而已。因为在《诗话》中,猴行者的家住“花果山紫云洞 ”(非水帘洞);而《平话》基本上已经湮灭了,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其书,仅在《永乐大典》 中见有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残稿,相当于吴本第十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另在朝鲜的《朴通事谚解》中,发现了车迟国斗圣等片断。所以,很难判明其书中使用的是花果山紫云洞或花果山水帘洞。而反映西游取经的通俗小说中,吴本、朱本和杨本谁先谁后的问题,学术界目前尚无定论,但吴承恩的百回本流传最广、成就最高且影响最大,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里姑从之。按吴氏平生酷爱名山大川、常寄情于山水之说,他在有目地的漫游中,发现并使用了花果山水帘洞当在情理之中。而有确证的是,在嘉靖十六年十月初吴承恩去云台山青峰顶观察过景物(见谢巍《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再研究》),此处后称为花果山·水帘洞。另在嘉靖三十五至三十六年(1556—1557),吴承恩出任新野知县(见《新野县志》)时,多次游览了淮源久负盛名的花果山水帘洞等。按《诗话》中的花果山紫云洞,则更能体现仙家或道者的品性、气质。紫,指祥瑞,常称紫气,杜甫《秋兴》诗有:“西望瑶池降王母,紫气东来满涵关。”但在《西游记》中,这个紫云洞为何成了水帘洞呢?据推测,一是作者对这个耳濡目染的水帘洞,表示极大地偏爱;二是水帘洞要自然些,更能贴近现实的土壤。而这样大巧似拙的匠心独运和幻中有真的著述风格,决非文笔粗劣的下层文人朱鼎臣和漏洞百出的杨致和所能运作的,只有“博极群书,为诗下笔立成、而名震一时”的吴承恩才能做到。也就是说,《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应是吴承恩创出的。但其原型究竟在何处?我们以为:应源于桐柏山。主要依据是:(一)诸多地名、地貌与吴本《西游记》的描述高度地雷同或近似。如“青山削翠,高似摩云”的山体概势等。(二)淮源花果山·水帘洞的名谓历史悠久。现存有北宋 元佑戊辰年(1087)的重修铭记。(三),吴承恩任新野知县时,淮源是他家乡山阳县至新野县的必经之路,一马平川的新野和山青水秀 的桐柏县是紧邻县,吴氏当年常到淮源游览、采风。依据有以下几点:一是五十年代在桐柏城关发觉有《吴承恩游记》的手抄本。二是目前仍有吴承恩在淮源的传说、故事,已搜到四篇(附后)。三是在《西游记》原著中,大量地使用了淮源的巫支祁神话和当地特有的俗言俚语(见本书《淮源通俗文化与〈西游记〉》)等;以此说明,吴承恩不仅到过淮源,且有目 地并成功地摄取了这里的俗文学及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貌与传说。(四)极大地影响并丰富了《西游记》的巫支祁,是淮源独特的古文化积淀,它既有史籍记载又有民间流传的神话体系,在任何异地都是无法再现的,而巫支祁移变孙悟空之说,在学术界已成定论。这里姑按 宋人创作《诗话》时启用猴行者论,亦当是千古第一奇妖巫支祁的异动。因为在唐宋时期猴精故事的写作已进入兴盛期,在《搜神记》等不少古籍中都有记录,仅北宋初期刊布的《太平广记》中就高达数十篇。而巫支祁是空前绝后的大猴精,它在《山海经》、《戎幕闲谈》、《岳读经》等古籍中屡屡现身;作为淮涡水神,它又在江淮、黄淮地区的民间被广泛传颂 ,并立庙祀奉,在当时影响很大,所以,《诗话》中的猴行者极有可能正是巫支祁。

(五)据《桐柏县志》记载,淮源在南宋时,属宋,曾有岳家军及其它宋军驻扎。斯时有许多失志文人墨客避乱于山高林密、风光绝佳的桐柏山中。倘若《诗话》的原作者在此地采录了巫支祁神话,然后再融入取经故事,创作出捉九馗龙,降深沙神( 沙僧),“一 路降妖捉怪”的猴行者,并非是不可能的。推测依据是,在南宋时,我国猴精故事的创作虽然方兴未艾,但大都是本领低微的普通精怪而已;并没有明、清时期通俗小说中的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如许仲琳著《封神榜》中会七十二种变化的袁洪,冯梦龙《喻世明言·陈从善梅岭失浑家》中,“与天地齐休,日月同长”的山阳公(又称齐天大圣),以及佚名的《绿野仙踪》中能降妖捉怪的袁不邪等,这些都是猴文化的逐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时《诗话》中的猴行者,已是“花果山紫云洞四万八千铜头铁额弥猴王。”“并曾盗过蟠桃,被王母处罚,今来 帮助和 尚(唐僧)取经。”这个神通广大的艺术形象,正是先作恶,后皈依,再行善的特殊模式;而这个模式,除了无支祁别无第二家。故此可推断:在宋人《诗话》中,巫支祁被移变为猴行者是顺理成章的,而能够成功地猎取到淮源巫支祁神话,采风者只有身临其景才能发掘出神髓。

 

 

————————————————————

 

注释:

 

1,大海海中与下文的福地洞天,见《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2,云台山: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分前、中、后三山,前山最高。海拔625米,是江苏省的最高峰。山中现有花果山、水帘洞及三元宫等名胜。

3,王禅老祖:《太平广记》卷四鬼谷先生条引《仙传携带遗》:“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苏秦、张仪从之学纵横之术。学成别去,先生与一只履,化为犬,北引二子,即日到秦矣。先生凝神守一,朴而不露,在人间数百岁。后不知所之。”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卷一云: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云姓王氏,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洎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受道。弟子百余人,惟张仪、苏秦不慕神仙,好纵横之术。民间又称其为王禅老祖,淮源有他很多传说。主要说他在水帘洞修真授徒。现仍有鬼谷洞、王禅洞二处遗迹。

4、淮安:郡名。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显州置。治比阳(今泌阳县)辖境约当今泌阳、桐柏、社旗三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显州。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为淮安郡。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改楚州(今淮安市)置淮安军。治淮安(县名,原名山阳县),端平元年(1234年)改为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为路。明改为府,清沿用。1914年废。1987年淮安县改市。本文的淮安郡,注明大宋元佑戊辰年(1087年),距天宝年间才200多年,应为唐州辖桐柏县的淮安郡。

5、《秦游日录·登太华记》云:“(玉女峰)居东峰之左襟,乃一峰歧出者。峰顶有石如龟,长二十余丈,(玉女)祠居其上。石背圆洼五,深如臼,中涵积水,作绀碧色,即“玉女洗头盆。”

 

 

 上一页    下一页

 

 

 


 

西游记宫制作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楚州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电话:0517-5915467

联系信箱:xyjg01@163.com

h5915467@public.hy.js.cn